本报曲阜10月31日讯(记者张宏磊通讯员张桂森)不管有没有工作单位,也不看户籍身份,只要手里有“绝活”一样可以评定职称。为提高散落在广大农村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们创作积极性,曲阜市打破常规探索给民间艺人们评定职称,目前当地人事部门已对首批24名民间艺人、能工巧匠们评定了专业职称。
采访中
,曲阜市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刘英告诉记者,以往评定职称一般都是由单位推荐然后到人事部门审查,可曲阜作为鲁国古都历史文化传统厚重,在广大农村散落着大批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和民间艺人。比如当地的土陶工艺、琉璃瓦工艺、篆刻、锡制工艺等方面很多艺人巧匠大都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的技能和水平同样也需要得到认可,为此该市从今年开始了对民间艺人的“搜集”和职称评定工作。
经过村居和乡镇街道推荐,今年8月份曲阜市人事部门在和济宁市人事局沟通后,对首批24名民间艺人的职称进行了公开评定,并由7名专业人士担当评委。其中刘德平等5人被评定为中级职称,其他19人被评定为初级职称。24人涉及的民间艺术领域包括土陶工艺、琉璃瓦工艺、篆刻、锡制工艺、石雕、书法、绘画、挂毯制作等10多个领域。
今年已经58岁的刘德平虽是个农民,可在琉璃瓦工艺制作方面却是当地的好手,20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制作经验和技巧,这一次被评上了“中级”。他高兴地告诉记者:“通过评定职称最起码让自己的‘手艺’得到了认可,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民间艺人和能工巧匠评定职称的做法在当地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记者今天从曲阜市人事局了解到,继该市首批对24名民间艺人评定职称后,9月、10月又有53名当地的民间艺人和人事部门联系报名参加下一批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职称的评审。
曲阜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职称评审既让民间艺人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体现,也密切了和民间艺人的关系,以后该市将给民间艺人们建立起完整的人才档案,使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编辑:林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