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生产源头、抓“菜篮子”和出口产品、抓药残指标控制
本报讯 近几年来,我市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契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突出抓生产源头、抓“菜篮子”和出口产品、抓药残指标控制三个重点,在确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的同时,还增强了农产品
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和“先重点产品后一般产品”的原则,我市先后收集编印了73项与青岛农业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印制了2000册标准汇编和近万册农业标准化知识简明手册,发放至基层单位,方便农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和贯彻。同时,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市政府制定了4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修订了6个地方标准,并组织、指导各区市制定了103项名特优农产品地方标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依据。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近年来,我市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青岛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建设,且具备了法定监测资格,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部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为全国33个农产品食用安全定点检测中心之一。同时,指导和帮助五市及城阳区建设开通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并开展了正常检测工作。
我市还及时将农技推广队伍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和加强农业质量安全管理上来。为充分发挥各级农业专家队伍的技术特长和服务功能,我市农业系统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全市重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专家技术指导责任制,指导生产基地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与管理。目前,市级农业部门已组织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应指导1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各区市也组织了150余名具有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承包,为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我市一直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抓点示范”的原则,制定了发展规划和进度计划。目前,已创建青岛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0处,规划面积140万亩;县级基地38处,共37万亩。同时,胶州、莱西、即墨三市还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还坚持把农产品质量认证作为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管理全面推进。自2002年以来,我市根据省农业厅的委托授权,先后认定了37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90个“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全部通过转换获得全国统一标志使用权。同时还争取到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委托授权,负责青岛辖区内的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和标志使用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2家企业的46种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家企业的7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质量认证。(本报记者梁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