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0月30日电(记者周俏春
丛峰)10月18日深夜,秋风瑟瑟,成都某高校成教补习班一名18岁的女生,因过量饮酒而醉死在冰冷的街头。一个年轻的生命随“酒”消逝令人惋惜,而越来越严重的酗酒风气对纯净校园文化的侵蚀则更加让人焦虑。校园墙外的灯红酒绿、寝室中的推杯换盏、迪吧歌厅里的醉生梦死……种种
酗酒行为严重地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借酒浇愁 花季女生醉死街头
2004年10月18日凌晨5时,一辆救护车呼啸奔至成都市八里小区锦电苑门前,将两名醉倒在街头的女孩送往医院。经抢救,李玮(化名)苏醒过来,而她的同学张丽(化名)却没有这么幸运,年仅18岁就永远闭上了双眼,近在眼前的大学梦再也无法实现了。
两名女孩同为四川某著名高校成教学院补习班的学生。李玮苏醒后断断续续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10月17日,张丽上午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考试,下午放假。本来两人都准备要回老家乐山市,张丽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说她的爷爷刚检查出患了癌症。张丽从小就和爷爷感情很好,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
随后,她们又来到一位朋友租住的房子,新结识了3名年轻男子。由于张丽心里不痛快,几个人聊了一会,就拿出一瓶泸州老窖,什么菜也没有,你一口我一口地空腹喝起来。后来又开了一瓶“小角楼”白酒。至于最后酒喝没喝完,张丽到底喝了多少,李玮已经记不清了。喝完后,她们出门上街,走着走着就瘫倒在地上,昏睡过去,醒来时就躺在医院了。
李玮得知张丽死亡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泪流满面不断自语:“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张丽的班主任徐老师告诉记者,张丽是从8月22号开始在学校的成人补习班里学习的,平时穿着比较时尚,但性格文静。“如果不出事,下个月张丽就可以查到成绩,明年2月就可以成为一名正式的大学生了。”徐老师痛心地说,“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现在说没就没了,走在她爷爷的前面,家人该有多伤心啊!”
像张丽一样,因为酗酒而导致的意外伤亡事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2004年元旦,一名在四川南充某大学进修的学生李某参加新年聚餐,一桌同学喝了7公斤52度的中药泡酒,昏睡3小时的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10月3日下午,解放军四六四医院接治了一名昏厥的女孩,经用手电测试眼睛发现,女孩的目光呆滞,属重度酒精中毒,有双目失明的危险。这名姓孙的女孩才19岁,是天津某高校的学生,国庆节期间她的几名高中同学来天津游玩,孙某为尽地主之谊,饮酒过量,终于喝倒在酒桌上。
校园何以酒气熏熏?
面对一个个逝去的生命,人们难以释怀的是,本应健康纯净的校园今天为何会酒气冲天?
在成都的几所高校里,记者采访了几位大学生。在他们的眼里,同学生日、考试过关、谈恋爱、赚外快……都是“无酒不成席”的场合。“当然,毕业离校的聚餐,通常是要一醉方休的。”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的柳老师长期担任学生辅导员,感触更深。他说:“现在,学生们高兴喝酒,不高兴也喝酒。老师天天给他们讲安全教育:防火、防盗、别喝酒,都快到了谈酒色变的程度。就连一般性地学生聚餐都不敢组织了,因为一聚餐,学生就要喝酒,就容易出事。”
学生对酒的依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博士周茹英分析说,与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内心比较孤独。而且,现在的家长很少会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只要求他们学习好。遇到麻烦事,父母马上大包大揽,不用孩子自己思考解决。这种“包办式”呵护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他们进入校园后,再遇上开心或烦恼的事情,无所适从,酒精很容易成为他们放纵自我或是逃避现实的载体。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光伟教授说:“一些学生精神空虚,自律性和自控能力都很薄弱,优越感却很强,高兴起来忘乎所以,遇到挫折又往往觉得‘天塌下来’,不知怎么办好。他们很容易轻信别人,比如醉死的女学生,酗酒的酒伴竟然是刚刚认识几小时的男子,这说明她们严重缺乏自我保护和克制意识,发生事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成人商业文化对校园的冲击,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方式。在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学校周边,记者看到,酒吧、迪厅、歌厅一个挨着一个,家家灯红酒绿,十分热闹。部分学校新建的校园广场,书店一家未开,歌舞厅倒先开了几家。在四川大学里,一名烫着卷发的女生告诉记者:“一到了晚上,学校附近的啤酒屋、酒吧家家爆满,生意好得很。前几年,同学间还在宿舍喝,现在越来越喜欢到校外喝。因为酒吧有气氛,有音乐又时尚,电视剧里那些帅哥美女不都是到酒吧里借酒浇愁吗,喝得晕乎乎地再到舞池里蹦迪,所有的烦恼和快乐都沸腾了。”
走进一家酒吧,记者翻开价目表,发现啤酒、小吃一点也不便宜,像百威、喜力小支装的啤酒一打都要200元到300元不等。然而,这么高的消费并未吓走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一位促销小姐告诉记者:“现在的学生消费很高,有的花父母的钱,有的花老板的钱。你们没听说过‘校园十八怪’吗:寂寞周末真难耐,大款开车来接待;老乡老友关系带,聚餐之风用不败。现在哪里还有不喝酒的学生啊!”
让学生远离酗酒危害
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请客吃饭的下酒菜丰盛与否倒在其次,关键要让客人们酒喝得尽兴、一醉方休。但是,当莘莘学子也习惯把社会上流行的“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挂在嘴边时,成人酒文化对校园的熏染就太让人忧虑了。
胡光伟教授认为,未成年人由于身心都还不成熟,自我克制力有限,不适于模仿成年人的酗酒行为。可惜的是,从法律角度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和“禁止未成年人饮酒”的有关规定。至于大学生,年满18岁迈入成年门槛,对酒精的摄入就更多地需要凭借自律,对自我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要有充分的预计,否则像张丽这样的悲剧就有可能还会在校园里重演。
同时,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教导和帮助学生远离酗酒的责任。不久前,四川崇州市一少年和朋友在一家饭店痛饮枸杞酒,饭店老板既未提醒,更未限售,而其他食客也视如不见,最后导致这位少年饮下1公斤枸杞酒而醉死。胡光伟说,如果能有一个成年人伸出手来劝阻,悲剧就不会发生。用成年人的理性和经验指导未成年人摆脱酒精的刺激,不仅仅是“做好事”,更是一种责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学礼说:“大量的影视作品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容易引起他们的模仿和追随。净化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不是简单的宣言或倡议,无论是出版商、媒体,还是影视公司,不能只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要多制作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正确指引孩子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如果为了赚钱,无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终影响的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书记董泽淮说:“当代大学生孕育着未来建设祖国的希望,我们希望在学校、家庭不懈地正面教育和引导下,年轻人能更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国务院刚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全社会都有义务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纯净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