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10月31日电(记者刘水玉
何丰伦)在古筝古乐的伴奏声中,小学生们齐声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三百首》。记者近日来到广西柳州市雅儒小学、驾鹤小学、26中等中小学校进行采访,看到学生们在优雅的音乐声中诵读传统经典。近年来,北京、湖南、山东、安徽、广
西等地,不少中小学已开始让学生背诵诗词曲赋,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004年2月以来,广西柳州市26中以《中小学必背古诗文》、《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老子》等古诗文中的优秀、经典篇目为主,分级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初学校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着学生兴趣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把背诵古诗文当作了自己的必修课。
雅儒小学老师陈青说:“4-12岁是学生品德养成的最佳时机,这种图文并茂、琅琅上口的教材,不仅能让学生牢记在心,而且能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促进良好行为品德的形成。”
四年级学生陆小军长期与母亲不合。在诵读《弟子规》后,陆小军把“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作为自己对待母亲的自觉行动。
山东济南市大明湖小学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国学启蒙》课程,校长杨永兴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挟裹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在世界各地占据着优势地位,如果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不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牢固地树立起来,对下一代的成长将是一种缺憾。
柳州市雅儒小学校长孙明桥也认为,传统经典中的优秀成分,应该被广泛运用。由于国内目前仍然缺少这类教学辅导书籍,雅儒小学自行编定了《走进儒家文化》的特色教材。
记者随手翻开《走进儒家文化》,每一页上栏是《孟子》、《论语》、《荀子》中的经典名句及其释义。正文则用漫画的方式,将符合传统美德的言行举止,配用经典古文表述出来。不仅知识量大,而且内涵丰富。广西儒学学会副会长钱宗范教授认为,传统经典以伦理纲常为核心,强调道德人格的主体完善,注重群体生存的伦理要求,而且把高标准、内容广泛的道德要求演化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在思想、价值观念激烈碰撞的全球化时代,对于巩固中国的伦理道德型文化模式、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钱教授同时指出,传统德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内审”,“克己复礼”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在于“恭谦礼让”,具有很强的农本色彩,其中蕴藏着“愚忠”思想、“三从四德”的伦理道德纲常。如不加以辨识,有可能误导成长中的孩子。
中山大学博士麦思杰认为,由于目前国内仍然缺少权威的传统经典教材,中小学校老师往往依据自己对传统经典的理解来编写“辅导教材”、“特色教材”,既有可能错失大量优秀篇章,也可能对传统经典的阐述出现偏颇。他说:“尽快完善教材的编写迫在眉睫。”专家们同时提出,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创新与继承同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任务。现在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不是要排斥外国的优秀文化。中西文化互有长短、各有特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