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日获悉,市图书馆原旧馆改造部分业已竣工并整装待发,明日将正式投入使用。至此,市图书馆将以近2.6万平方米的馆舍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其作为青岛标志性文化建筑的整体形象将进一步提升。
2002年7月6日,由市政府投资7200万元实施的图书馆扩建部分共
1.6万平方米投入使用,标志着青岛市图书馆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但与其相连的旧馆的功能却相对落后,无法适应读者的要求。为此,市政府于2003年拨款1200万元,依据扩建部分的标准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后,新旧馆内外浑然一体,内部功能进一步整合,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大厦呈现在读者面前。
据介绍,为向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市图书馆在全面开放后,采用了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容纳中西文献管理子系统、视听文献管理子系统、读者管理子系统、公共检索与查询子系统、(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网上青图”管理子系统、多媒体导读子系统、二次文献及全文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等,范围涵盖图书馆日常文献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连续出版物管理、加工工作等。另外,市图书馆还“武装”了较为先进的楼宇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通讯系统,其智能化程度在国内同级图书馆中居领先地位。
在智能系统“升级”的同时,市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进行了扩容。在原来12个服务窗口的基础上,新增服务窗口21个,如少儿电子阅览室、低幼儿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少儿培训室、老年报刊阅览室、残疾人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史志阅览室等,以满足为弱势群体服务和开展专题咨询服务的需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市图书馆还根据幼儿、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幼儿阅览室专门配备了玩具等娱乐用品,而在少儿阅览室,小读者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浏览互联网、欣赏馆藏数字化影视节目;残疾人阅览室则提供盲文图书及语音设备。
有关人士介绍说,市图书馆将全年365天开馆,同时,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其文化教育中心,文献收藏,文献信息加工、生产、增值中心,公共信息导航中心、图书馆研究与事业发展中心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重要窗口等六大功能。(本报记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