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呀么小儿郎,背着大书包上学堂”———一提起中小学生,人们就会联想到沉甸甸的书包、铺天盖地的试卷、无休无止的成绩座次……确实,在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下,多年来“小儿郎”们忍受着沉重的负担。而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话题,也常常被人提起,不久前广州一个11岁的小学生甚至专门写了一份减负报告。在强大的
舆论压力下,北京教育部门就明确规定不得给低年级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近日,有的城市准备立法禁止学校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理由有二:一是学校将学生的成绩排名后张榜公布,会让很多成绩差的同学抬不起头,给他们造成心理伤害。二是对孩子来说,成绩也是隐私,学校应保护学生的隐私。笔者以为,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否一定要上升到立法禁止的高度,却大可商榷。
首先,每个人的能力千差万别,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推理,有人才艺佳,也有人人品好,而学校的成绩排名,往往只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本上科学知识在某一阶段的接受理解程度,是学生制定下一阶段计划的重要参考,而了解他人的成绩,也有助于同学之间交流得失。其次,对学生来说,了解排名是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环境的重要前提之一。而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应该说,挫折教育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何必要把它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最后,学生走出学校,就得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竞争,而竞争的直接和残酷,不是哪个部门立法就可禁止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把校园的小小竞争弄得遮遮掩掩?
其实,只要处理得当,公布排名后,成绩好的同学可学会从容面对成绩,而成绩差的同学,也可学会扬长避短甚至取长补短,争取下次有所改观,谈及排名而变色实在大可不必! (雷坤)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