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山东兖矿集团刚刚完成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海外收购计划,他们以3200万澳元(约合2300万美元)将澳大利亚南田煤矿收入囊中。整体收购海外煤矿在国内尚属首次,澳洲南田也有望成为兖矿海外市场的牛刀小试。
五年图谋
10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邹城市凫山路的兖矿集团,然而采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各有关部门一提及收购澳洲南田煤矿一事,个个避而不谈,讳莫如深。
之所以如此,皆缘于今年6月份的另一次海外收购事件———当时,兖矿集团从德国购买了凯泽斯图尔焦炭厂,项目筹备组副主任冯保田却因为出现在《金融时报》的文章里而被集团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这件事在整个集团引起的震动很大,所以大家对此次收购都不大愿意对外说。”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相熟的知情人士,大致了解了收购的内幕。此次收购的南田煤矿,主产硬焦煤和半软焦煤,有效可采储量4100万吨左右,尽管采储量不是很大,但属于国际煤炭市场紧缺的煤种,并且煤层厚,一般能达到20—30米左右,而国内的矿井一般只有八、九米厚,非常适合兖矿集团利用自己的专利———综采放顶煤技术进行开采。
多年来,兖矿集团与澳洲方面一直存在着联系,并且在和澳联邦科学院合作的基础上还申请了综采技术专利。早在1999年集团总裁赵经彻在位时,就一直想在澳大利亚收购煤矿,当时,澳大利亚整个煤炭行业亏损,在当地收购一家像济宁三号井这样的煤矿只要5亿多元,而济宁三号井用了20多亿元,但由于国内审批程序没能通过,兖矿集团未能如愿。
“如果当时国内政策能支持一下,让企业作主,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早就能拥有三千万吨产量了。”知情人士说。
去年5月份,耿加怀出任兖矿集团董事会主席后,明显加快了布局海外的步伐。2003年12月,南田煤矿由于事故而进入破产管理程序,使得兖矿集团再次面临一次难得的机遇。
“不到2亿元拿下南田煤矿是非常合算的,集团计划将陆续注入15亿元的资金用于南田的开发。”据其介绍,在国内,开井费用非常高,一个小型煤井也需要15亿元左右的费用,而收购南田煤矿后,便可大规模开采。在发生事故前,南田煤矿每年生产约200万吨,收购重新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可达300万吨左右。
海外战略
只要稍稍关注能源的人士都会了解到,国内在能源方面的政策已经有了很大转变。
因为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已开始对煤炭行业出口政策进行方向性的调整,由以往鼓励煤炭出口变为现在限制煤炭出口。
“在目前的环境下,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的南田煤矿,一方面扩大了储备资源,另一方面也避开了国家的税收限制,提高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是集团全力以赴拿下南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兖矿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煤炭生产商之一,它拥有同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上市的兖州煤业股份公司,企业资产总额253亿元,去年出口煤炭就达1450万吨,占我国煤炭出口总量的15%。在12家煤炭上市公司中,兖州煤业的煤炭可采储量高达33亿吨,居于首位,资源优势极为明显。
但是,兖州煤业煤炭年产量高达4000万吨(2005年可达到5500万吨),因此,其矿源的服务年限却低于其他煤矿。无论是为延长服务年限以避免无矿可采的尴尬局面,还是从提高煤炭年产量而言,占有煤炭资源、开发新的煤矿将是兖州煤业顺理成章的选择。兖州煤业首次海外收购澳洲煤矿,标志着兖州煤业的国际化战略正式启动。
尽管南田煤矿有效可采储量只有4100万吨,仅占兖州煤业可采储量33亿吨的1.2%左右,可谓微乎其微,但更多的是其国际化战略的尝试。
对兖矿集团此次跨国收购,省煤炭管理局经济运行处程兆坤处长分析认为,这不仅是兖矿集团试水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明智选择,也是我国部分煤炭企业克服资源勘探开发相对滞后、现有生产能力下降以及运力紧张等种种行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据了解,目前,进驻澳大利亚南田煤矿的领导班子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尽管名单还没有最后敲定,但下月的进驻计划已悄然出笼。 (导报记者 张大鹏 邹城报道)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