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大、中、小队长,班长班副,课代表,学习小组小组长……如今在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很多学生有大大小小的“官衔”,学校已将“人人为官”作为赏识教育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最多的“为官”机会,一直以来被作为信条推广着。然而,现在也有些老师注意到这样做引起的负面影响,并认为应该将学生
干部“缩编”。
正方
提升信心增加才干
海利丰学校自建校开始就提倡给学生最多的机会为大家服务,可以说是贯彻这一理念的先行。现在,他们已经实现了每个学生都是干部,并定期进行轮流。校长王新华说,让孩子都有机会“当官儿”一来能提升学生的信心,对他们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其次,也能提升学生的能力。王新华说,学校往往让一些纪律不好的同学管纪律,不自立的学生管卫生,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当学习委员,通过这种激励,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不足。此外,每个班级还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定期进行竞争上岗。
“学生干部的确有一定的权力,比如说班主任助理就可以选出当天表现最好的同学,但如何引导孩子们看待这种权力,是帮他们摆正心态的关键。”学校的教导主任薛燕承认,让孩子自小就泡在“官场”上,的确会引发孩子心态的变化,甚至会引起对权力看法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但只要老师适时引导就可以避免。“比如说,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对岗位的渴望仅是因为对权力的渴望,那老师就应该强调班干部的服务职能。”她说,让每个孩子都当干部的闪光点显而易见,不能因为它会影响到一部分孩子乃至家长的心态就废止。
反方
别再催生“官本位”意识
市区某小学四年级的王正(化名),当了半年纪律委员之后被撤掉。而家长却不甘心,三番四次到学校找老师。
王老师告诉记者,王正是一个自律性较差的孩子,上课喜欢插嘴,课间喜欢打闹。因为最近几年很多学校都推崇“给每个孩子一个岗位”的理念,他所在的班级一度有2/3多的学生是学生干部。由于王正的自律性比较差,老师早在二年级下学期时就让他当纪律委员,希望通过管理同学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学会约束自己。但一学期过去,老师发现王正不仅没把班级管理搞好,自己也没有改进,于是准备撤换。可王正的父亲却希望老师再给孩子一个机会,并保证孩子一定会有改观。可又是一学期过去,王正一切照旧,于是三年级下学期撤了王正的职。可才上四年级,王正的父亲就找到王老师,希望老师能让孩子再当班干部,他一定会教育好儿子,让他改正缺点。
王老师说,以前学校是多设置岗位,给孩子们多提供锻炼的舞台,不仅孩子高兴,家长都很赞同。现在,学校已经走“回头路”了,目前只有1/3的人是学生干部。“因为通过实践,我们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让孩子的心态产生变化,孩子都想当‘官儿’。你看,连家长的心态现在都摆不正,何况孩子?不敢说整天泡在‘官儿’堆里的孩子,不会催生出不良的观念。”
“家长都能为孩子争来跑官要官,可见家长心中‘官本位’的意识。家长尚且如此,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又会受到多大冲击?”新昌路小学的纪老师认为,一味让孩子做干部不一定能达到初衷。
纪老师认为,就她所了解的情况看,通过做干部让学生知道自我约束的成功例子并不多见,“很多孩子还是顽皮的依旧顽皮,邋遢的依旧邋遢。”然而,家长帮孩子跑官要官的却越来越多,很多学生从干部岗位上下来就不自在。“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培养责任感固然是一件好事情,但让孩子们从小就浸泡在‘官场’里,认为当‘官儿’就有支配别人的权力和地位,能体现存在的‘价值’可不是一件好事。”冷雪
特约编辑:yx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