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离婚》作者王海鸰表示赞赏,但提醒要做好失败准备
全职太太竟成为许多现代
女性的理想
为将女儿塑造成一个优秀的女人,成都一对年轻夫妇将应该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留在了家里。前日,记者见到了这个名叫南南的女孩。今年8岁的南南已退学半年多了,看起来比同龄孩子成熟许多,穿一身时尚的牛仔装,烫了的长发扎成两个高高的马尾,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妈妈:小学教育内容太浅
“南南曾在成都一所双语小学念过一段时间,但我们发现她在学校并不快乐。”孩子妈妈张女士说,她觉得这不是小孩子应该拥有的童年生活。孩子父亲朱先生也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女孩不用做全职工作。因此孩子现在就应该学会今后生活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考试和工作。
“其实很多家长都知道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张女士说,小学阶段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成型,学校的教育内容也较浅显,此时是进行实验性教育的最好时机。
■女儿:在家学比学校更有趣
据了解,南南现在每天早上7时起床,滑冰后回家上课,上课内容涉及古文、数学等,下午上一些兴趣班,比如学游泳、体操、钢琴。父母对南南进行的中国传统和西方模式相结合的教育,不但让她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更比一些三年级的孩子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
记者:为什么不喜欢学校?
南南:我在学校当干部,自己没时间玩。老师讲课的内容很无聊。我现在的学习很快乐,也比其他孩子在学校里学的更有用。我也总是知道明天要做什么,明年要做什么。
记者:你能自己决定穿着吗?
南南:能!我的衣服多数都是自己买的,妈妈也同意我按照自己的意见打扮自己。
■爸爸:游泳体操钢琴利于女孩
朱先生认为,游泳有利于女孩子保持身材,艺术体操有利于女孩子养成好的气质和走路姿势,钢琴在培养女孩子坐姿的同时也是种消遣。
记者在南南的体操课上发现,她并没有因独自在家学习而在和其他孩子的相处中显得生疏和内向。“我从不要求她在学习中怎么去表现,达到什么目标,而是任由她自己去发挥,去选择。”朱先生说。
■内容:性别教育包括如何择偶
“我们对她的教育,更多的是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随着她的成长会发展成决定她人生和性格的因素。”张女士说,她认为对孩子进行同质化教育非常不可取。“我认为性别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进行未来择偶教育。”她说,现在很多高学历女孩不会谈恋爱,缺乏在爱情或家庭中获得幸福的能力。而她和丈夫则特别注重通过各方面的熏陶让女儿懂得审美,懂得生活,成为一个具有优秀气质的女人。
■提醒:想法挺好但要有失败准备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夫唱妇随式,是“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中国式离婚》作者王海鸰觉得最为理想的家庭婚姻模式。得知成都父母的选择后,她大加赞叹:“挺好的想法!”并认为,这正好反映了现代社会男女性别在家庭分工上的“回归”,是“大势所趋”。
但她也提醒:“把家料理好还要把丈夫守住,这比在外工作辛苦多了。如果那些母亲是出于让女儿以后更轻松才这么打算的,那么最好不要抱过高的期望,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她分析,中国“全职太太”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背景:“社会观念上还认为女人要出去工作才算解放,这种观念实质上是一种性别歧视。”《成都商报》供稿/图
●编后快评
对传统教育的背叛?
为将女儿塑造成一个优秀的女人,成都一对年轻夫妇将应该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留在了家里,专门培养她将来如何做个优秀的全职太太。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父母们,思想已经不同于他们的长辈,现代的社会生活观让他们的思维更新鲜,举动也显得很另类。但这在很多人眼中也许就是叛逆,同时也可能会被人指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背叛”。
具有中国特色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实践过程。教育不仅让中国人在物质上脱贫,也让国人的眼光更加长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九年中,我们接受的教育几乎千篇一律。为了分数、为了应试,时代在进步,教育的方法、内容却不同步。对成都这对夫妇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教育的背叛,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太功利。也有人认为,学校里学不到什么好东西,中国的教育太呆板,支持小女孩父母的举动。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是否必要,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欢迎说出您的看法。
特约编辑 徐新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