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省教育厅下辖的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与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终于签订了我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在我省进入实质性阶段。四大国有银行为何不再热衷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前景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四大国有不接烫手“山芋”
根据国家确定的新政策,今年我省出台了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行由省政府委托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
7月30日,我省各商业银行和省农信社都参加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标会议,但是出人意料的是。8月20日,实际到场参加竞标的却只有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两家,因低于法定投标人数,招标无法进行。在9月2日的开标、评标中,工行和建行山东省分行提出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为40%和12%,而省有关部门提出的风险补偿金比例为5%,由于双方差距过大,贷款经办银行无法确定。
信用体系亟待建立
其实,省农信社也给自己留了一个余地,说是本次协议签订的期限是3年,这就是说,3年后,如果这项业务风险太大,同样也面临着退出的问题。
记者从建设银行等银行了解到,许多学生毕业后不再与银行方面联系,早几年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开始显现。但银行没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措施。银行方面期盼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个人征信系统,让失信的学生受到惩罚。据了解,像江苏省就建立了失信学生黑名单制度,只要一登录江苏省国家助学网就可以查到这些学生名单,但是我省迟迟没有建立起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有关人士表示,本来准备公布失信学生名单,但是有的高校以对学校名誉损害为名,不愿意在网上和媒体上公布。
有关人士认为,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了不可缺少的助学渠道,有关方面应该尽快建立起信用体系,让银行贷得放心,才能保护银行的贷款积极性,才会有更多的学生从这一制度中受益。(广视网)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