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日前,华东师范大学授予该校大四学生、奥运冠军刘翔“优秀学生”称号,并奖励20万元,同时免试在该校硕博连读。
刘翔为国争光,学校为学子庆功,授予诸如“优秀学生”这样的荣誉,无可厚非,而且,运动员的付出非常人所能想象,适当的“物质鼓励”也是应该的。但校方同时免试推荐刘翔硕博连读
,对这一决定,从媒体目前的报道来看,似非刘翔同学主动申请,而是校方奖励的延续。如果这样(但愿不是这样),这就引发一个问题:硕士、博士能否当奖品送?
校方领导说,这是“希望刘翔同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再创辉煌,为国争光”(华东师大新闻网)。明眼人都知道,在2008年奥运会上再创辉煌与硕博连读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以刘翔现在的美誉度,想拉刘翔做校友的高校有的是,这早有先例可鉴。官而优则学、钱多则学、赛而优也学的比比皆是。由此观之,校方此举,可能是借地理、人和之势抢得先机,让刘翔直博,其他学校要抢,只好在2008年后拉刘翔做博士后了。
这样看来,貌似校方“奖励”刘翔,实则是大环境使然。细细分析,这类“奖励”多是些锦上添花之举,刘翔者未必受益,但碍于情面又不好拒受;校方也受益无多;真正获益的恐怕是那些好大喜功的领导们,他们将国家稀缺的教育资源和严肃的学位变成廉价的“商品”做“往来人情”,这对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和我们严格的学位制度,无疑都是一种损害,是一个讽刺。
博士学习是最高的学位教育。将硕士、博士类同于古代的进士出身未必恰当,但两者在严肃性、公正性、权威性等方面是一致的。而自古以来,这类教育更多蕴含国家对仕子精神的褒奖和认可,从不轻易授人。
据传才智自比诸葛孔明的晚清大臣左宗棠三应会试而不第,后来功勋卓著,封侯拜相,还念念不忘科举名分,即便这样,同治皇帝也只赏他个“赐同进士出身”。记得《王尔烈全传》一书提及一事,说道光年间有位104岁的广东籍考生陆云,不远千里赴京赶考,未中,但令道光帝感动异常,于是“赐国子监司业”。
可见古人对到进士这一层的教育是异常苛刻的,今天,我们当更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正所谓“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国家相关学位管理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正视同类事件对国家学位制度的冲击。对一些单位和个人动辄拿硕士、博士当“礼品”的,应视情节、分情况处置;对严重有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原则的行为,应依法惩治;对于《条例》无法制约但明显背离教育初衷和滥用教育资源的,应该促请全国人大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保证我们高学历教育的公正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