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渐渐地习惯了市场经济“靠实力打拼”的规则,我们渐渐地忘记了还有“政审”这回事儿。所以,近日教育部“思想品德不过关考研不得录取”的规定一出台,不啻于在人群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过
不了品德关的人是否就应该被剥夺读研权利?思想品德如何考核?最终,是否会沦为一种摆设?人们疑虑重重。
记者调查
暨南大学大四学生小杨前日(10月13日)在网上进行考研报名时,心里仍然充满期待。然而,一则新闻却使他的情绪跌入了冰点——今年考研必须先过思想品德关,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将不予录取!
小杨在大一时曾因考试违纪而被校方作出“记过”处分。小杨担心:这样的记过处分是否会被作为思想品德的评判依据?现在已经品学兼优的他是否会因为这一规定而失去升学的机会?
事实上,历年来,思想品德审查一直是各大高校在硕士招考时的必走“程序”。中大研招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大对这关把得相当严,今年就有一个学生因品德不过关而被开除。该学生在考研前打架斗殴,持刀砍人,导致对方重伤住院,学校考虑到事情性质恶劣,取消了其入学资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教育部规定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制定思想品德的考核标准,但多数招生单位在考核时,并没有相关的细则,而是主要看考生档案中的学校评价。
那么高校又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考核的呢?耐人寻味的是,虽然近年来各种考试都把思想品德作为升学的一道“关卡”,但记者了解到,高校里的思想品德考核却往往只是“走过场”,高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往往流于形式。
在广东各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及格,多是通过思想综合测评来考核,会被评为“不过关”的,多是那些因为偷窃、考试作弊、触犯法律、违反校纪校规等而受处分的学生。但据知情人透露,从往年的情况看,各高校学生中很少有思想品德考核不及格的,即使有处分,在毕业前也会被撤销。
与此相应的是,广东高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也仅限于让学生修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且修读时间往往只有一个学期。不少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的教材多过时且枯燥,因此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华师高教研究所所长张敏强也表示,每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都一直在上思想品德课,但是,实际的效用有多大呢?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以说教为主,思想品德课上的很多案例已经不能跟得上现代年青人的要求,很多所谓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与年青人的现实生活相脱节。
-政策背景
教育部《2005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第八项明确规定:招生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德育及格是首要条件
教育部学生司研究生处有关负责人:考研的学生每年都必须经过思想品德考核。关于该考核的标准,具体则是由各个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来审定。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会强调思想品德考核。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德育及格是首要条件。德育及格也是全面衡量学生的标准之一。
观点交锋
高校如何考核“思想品德”?
中大:依据档案记录和评价
中大研招办有关负责人:“思想品德关”其实就是以前所说的“政审”,他们在招收研究生时,这项考核一般都以学生原单位或原学校档案中的记录和评价为主。
华工:由院系党委书记审核
华工研招办有关负责人:华工对考核的标准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往年考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及格一般是由各个院系的党委书记来审核,在招生时主要也以此为参考。
不过,学校招生时,对于那些具有严重政治问题和严重违法行为的学生,例如参加邪教以及在网站上发布对党不利的信息和黄色信息的学生,我们是不予录取的“。
专家说法
应制定统一考核标准
华南师范大学高教所所长张敏强: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政审不是特别的重要。但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肯定是需要,至于怎么样来考核,应该有一个可操作性的标准,否则,某些高校可能会出现滥用尺度的现象,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教育部应该及早作出大方向的操作办法,如规定何种性质的处分、“污点”才是审查的范围,并给予时间上缓冲,给有过过错的考生以机会;也可以由考生所在单位配合调查,确保考核的客观性。
主观因素大不利公平
广东华誉律师事务所方律师:我个人认为这不符合“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思想品德考核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范畴,主观性的因素很大。再说这也不利于保证考试的客观性。考试应该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既然有了各种硬性的规定标准,就不应该以一个软性的规定标准来起决定作用。
有德无德只能付诸公论
杨林(27岁报社记者):道德本身就是“软性”的,怎么可能确立刚性的标准?既然不能确立刚性标准,就会导致新的不公平,让某些人有机可乘。
再说了,有罪无罪只能付诸法律,有德无德只能付诸公论,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具有判定一个人思想品德好坏的权力。
标准不统一对考生不公
小张(28岁在读研究生):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招生学校的老师又与你不熟悉,他们怎么知道你道德如何?道德标准由招生学校自主进行,标准不统一,有的学校认为偷过东西就是道德问题,有的学校认为杀过人才叫道德问题,这样对考生公平吗?
一时过失不能判定一生
周全友(29岁公司职员):我听说在狱犯人都可以参加自学考试,难道一个人犯了一点过错,就应该严重到取消入学资格?其次,难道所有的错都是品德不好引起的吗?难道思想道德能够决定一个人才的一切?人性是复杂的,不能因一时一事,就说他品德不好,即使做过有悖道德的事,也可以改好吧?
我在学校时也曾经受到过处分,现在不也研究生毕业了而且照样成为单位的栋梁之材?
应该给人才改过的机会
林小姐(26岁外企公关部经理):如果一个人很有才华,但偷过一次东西,被记入档案,难道他就不能被录取了吗,如果他已经改过了呢,再说大学不也是教育人的地方吗,难道没有责任把他教育好吗?我认识的一些学生,他们都曾经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后来都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如果因为他们犯过错就不能升学的话,该有多少优秀的人才失去提升的机会?国家因此要痛失多少人才?
靠考试考核品德是作秀
新浪网友:品德不是考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平时不闻不问,仅靠考试,那只能算是又一种作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良好的师德,这是培养有道德,有良心,有教养,有品位的年轻人的先决条件。如果总是灌输类似于商场如战场这样的观念,对不起,将来我们的社会只能是充满尔虞我诈、缺乏诚信的社会。
个人诚信记录可作参考
新浪网友:道德考核绝对不是没有实际操作可能的漂亮尾巴。随着个人诚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讲道德诚信的将被记录在案。比如说那些贷了助学贷款,有还款能力却不还的报考者,学校完全有必要将其拒之于门外。
考研人多把关严显公平莫少杨(36岁公务员):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在声讨教育部的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教育部此举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严格把关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一关。使思想品德不好的人落选,对于其他人也更加公平。
从“入口”保证研究生质量
孔老师(42岁大学教师):近几年来,硕士生质量下降成为怨言的焦点,研究生论文抄袭、科研数据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毕业生因毕业论文造假而被取消学位的例子。因此,对研究生加强道德教育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为了引起社会、高校对道德教育、学术腐败现象的重视,在以往控制毕业生“出口”质量之外,教育部门从硕士招生这一“入口”着手,将这一弊病尽可能杜绝于源头,也是非做不可的。
品德差才高八斗有何用?
小燕子(23岁在校学生):对于一个人来说,思想品德好不好是最重要的,如果思想品德不好,即使他才高八斗,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好比那些用高科技行窃或抢劫的人。国家每年拿那么多钱培养研究生,这些人以后就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理所应当要先过思想道德这一关。
考核很应该标准要公开
赵先生(33岁某机关干部):我完全赞成录取要通过思想考核这一点。在中国,这样的规定很自然,就像在农村就得走泥泞地一样并不足怪,尽管不是很舒服。在中国,“政审过关”这样的规定,不仅在入学试中,就是在一般的招工都会见到,为什么在研究生考试中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考核中反而就不可以呢?其实只要事先说明,并且公布考核标准,就不会有问题。作者:记者方夷敏
实习生柯晓颖
(特约编辑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