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董必武与李维汉(左一)、邓颖超、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30号中共代表团驻地。 |
   10月12日至14日,央视一套播出特别节目《董必武》,追忆这位共产党内忠厚长者的
一生。在这里,我们搜集了董老的几条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一条长衫与他人轮流穿
   董必武从日本大学法律系毕业归国后,看到国内外的强烈反差,深感需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用报纸宣传民众,二是办学教育新人。因此,虽然武汉的故旧们提供了收入丰厚的律师职位,他却志在办报和建校。
   1920年初,董必武同几个好友筹办私立武汉中学,却因原先答应出资的人反悔,经费无着。他倾其所有,虽正值冬季也将身上仅有的一件皮袄脱下,送到当铺,才使中学得以开办。由于办学投入多,收费少,董必武和身边的同事几年中生活一直很窘迫。天凉后就将蚊帐典当,有时只剩下一条裤子,只好晚上洗了早上再穿。由于经常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需要着长衫,董必武就与他人轮流穿着。一个本可就高职、赚大钱的归国留学生和社会名流,为理想追求甘愿过这种生活,这也作为无声的教材感染教育着身边的青年。
   题词只写“群言堂”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政法委员会主任,领导过司法工作。后因年岁已高,主要担任名誉性职务,1959年任国家副主席,“文革”中还代国家主席。
   因惟有他与毛泽东在党内资格最老,受命主持党史编写,在极“左”环境中却难下笔。他在毫无实权的情况下,洁身自律,应邀题词时总大书“群言堂”三字,种种心曲尽在不言中。
   1975年4月2日,董老以89岁高龄因肝癌去世,病榻上的毛泽东闻讯连续几日伤感不已。
   联合国参与创建者之一
   董必武长期是一副忠厚长者的风范,又以学识渊博著称。他自幼古文便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且留学国外多年,通晓英、日、俄语,法学造诣尤深。自抗战开始后,他长达十年间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统战工作,广泛交友,以学识和风采感动各界。
   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举行,经中共努力争取,国民党政府被迫在中国代表团中让出一个名额,董必武作为解放区代表参加。起初,代表团中许多人认为共产党都是粗俗的农民造反者,一路上与董必武接触,才知道竟是这样有学识的人。
   到美国后,他向华侨、新闻界、友好人士和部分上层官员大力介绍解放区的情况,扩大了中共在国际上的影响。联合国成立大会召开时,董必武又用毛笔苍劲地在旧金山宣言上签上自己的姓名。
   他逝世时联合国秘书长专门发来唁电,称其为参与创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