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新时期抓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必须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未
成年人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一个包括家庭在内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争取家长对未成年人教育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做到幼儿园、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对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学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活动、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虽然幼儿园、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专业部门,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毕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只有二者结合,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使未成年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抓好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怎样?父母品行如何?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十分重要。因此,家长要成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任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作为家长,要重视在说理教育的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成为道德上的表率,这样,就能保持对孩子在道德上的正方向的影响力。
幼儿园、学校是未成年人德育的重要阵地,对未成年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书必须着眼于育人。作为教师,在抓好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应着力抓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入情入理、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他们日后成为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为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学校抓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之外,还必须重视与家长建立广泛的联系,以便通过家长,及时了解到孩子的思想、言行和发展状况等,以争取家长的配合,达到共同教育好未成年人的目的。
要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学校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支持,教师必须尊重家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既是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尊重家长,一是有利于信息沟通,以便教师真正全面地了解每一个未成年人,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二是有利于优化教育环境。一个人的成长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幼儿园、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境。也是对未成年人可塑性最好的环境。因此,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有利于共同优化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环境。三是有利于互助互补。一般来说,教师和家长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助于优势互补,教师可以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的社会信息,也可从家长的愿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责任感。家长也可从教师身上吸取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理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本着互相尊重、平等的原则,以诚相待,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真心爱护每一个未成年人,尊重每一位家长,用爱心与诚心建立起与家长的友谊,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热爱、关注每一位未成年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关爱有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非常普遍,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宝贝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教师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上,采取换位思考,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工作中,要以一颗爱心去热爱、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以真诚的态度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以增强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针对性。
特约编辑:张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