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入川是最近的消息,据说他不堪忍受主办方安排的频繁活动,终于光火了,认为自己这么个年龄,时间表却被安排得满满的,每天要被各种活动拖着跑,身体实在是吃不消。
说实话,我很能理解金庸老先生的心情。过去我去过一个美丽的岛国,但是主办方也将活动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的,一天下来,就是不断地和
各种各样的人寒暄握手,而所谓的参观却被安排在活动空隙中,所以,虽然去了三天,对于那个岛国的印象反而非常浅薄。
和我相比,金庸的活动估计更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金庸先生的情绪终于到达了爆发的高潮。据报道说,当晚,邵逸夫先生也恰好在四川,和金庸住一个宾馆,晚上邀金庸去聊天,但是当疲劳的金庸先生去拜访的时候,却被告知邵先生已经休息了。金老先生狠狠地用拐杖敲起了门,嘴里念叨着:有钱也不能这么欺负人……
呵呵,虽然不知道这些细节有多少真实性,但是或多或少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活气息浓重的金庸。
金庸最近两年一直在全国各地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杭州和西安还搞过两三次“论剑”的活动———虽然并没有论出什么道道来,但是让我们在14部武侠小说终结以后,也时不时能够听闻老先生的近况。对于金庸先生这种“老而弥坚”的行为,有些人觉得是老先生趁着身体还健壮,再多参与一些商业活动赚些钱。不过,我倒是能够理解老先生———祖国山川那么壮美,很多地方他是写过却不曾去过,到了老年,满足一下过去的心愿,四处周游一番,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选择。
然而,有句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虽然可以看得出,无论是出于自我保护,还是为了省事,老先生已经躲避了很多无谓的商业活动,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和作家们开开研讨会总归是应该的吧?到了这座山,你不去看看那个庙,不认识认识一下主持?到了这个景点,好多名人都已经留言,要不,也写上一段……
我想到了这个时候,金庸先生肯定也是非常羡慕古人。无论是多么大的官阶、多么大的名声,只要有空,也能够和现在的背包一族一样,带着一个书童,跑上一座深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半日闲,对于我们的金老先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
其实,金庸先生也不是不能避免各种繁文缛节,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无论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应聘成为客座教授、还是修改早年的武侠作品,金庸老先生始终有种在文学江湖外的危机感,心中总有在身后进入文学庙堂的“梦想”。
这种焦灼,就和我们的冯小刚老师念念不忘要拍摄《温故1942》的道理是一样的。(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