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万家团圆,但并不是每家都能团圆,每个人都能心如月朗。有统计数字表明,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市离婚夫妻总数已达到了3000余对,这意味着产生了很多单亲孩子。在这个中秋,本报记者走近了这些“心灵孤岛”上的孩子。
镜头一妈妈走了她剪掉长发
昨天是周一,德县路小学某年级的王老师在升旗时,发现班里一名女生一向十分心爱、精心梳理的长头发变成了短发。升完旗后,王老师走过去问“你怎么舍得剪掉呢?”这名女生的眼泪顿时掉了下来,向老师说,“爸爸妈妈离婚后,我一般和奶奶一起住,以前是妈妈给我梳头,我自己不大会梳头,奶奶眼睛不好也不能梳,就让我把长头发剪掉了。”
王老师听了差点掉下泪来,不过她还是宽慰孩子说,“你这样很精神,也比以前好看了。”
镜头二不说离婚说“出差”
班主任周老师说,班里有两个父母离异的孩子,不过这两个孩子都还不知情。孩子的妈妈告诉老师说,离婚时两人说好了,为了不给孩子造成伤害,妈妈就对孩子说“爸爸去很远的地方出差了,只有过节才回来”。于是,过节的时候,三口人一起玩玩,不过爸爸还是经常爽约,让孩子感到很苦恼。孩子前天对老师说,“中秋节爸爸又不回来了”。
镜头三登记表上爸妈“很好”
开学时,班里要填写家庭情况登记表,一年级的亮亮(化名)像别的孩子一样,也把父母的名字都填了,跟同学说爸妈都很好。
在一堂语文课上,班主任李老师让同学们起来读《家》这篇课文,轮到亮亮时,他慢慢地站了起来,脸变红了,然后没有读,就又坐下了。课后老师问,他也没说什么。后来,在和亮亮的妈妈谈话时,李老师才了解到,原来亮亮的父母离婚了。
镜头四听完文章哭了一节课
嘉峪关小学某年级一班主任说,班里有六七个离异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愿意在一块玩,而且感情特别脆弱。有一次,老师在班里读了一篇文章,大体内容就是一军人因公殉职,妈妈带着孩子,在坟前自言自语地和丈夫“说话”。其中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女孩听完文章后,趴在桌子上就哭起来了,谁劝也不听,整整哭了一节课,后来跟老师说,她是想起自己的爸爸来了。
镜头五口里无心里有爸爸
“明天下午老师带你去五四广场,去吃肯德基好不好?”昨天,中心聋校五年纪张洁老师放学时叫住学生滕某,滕某使劲点头,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去吃肯德基。高位截瘫的妈妈和爸爸分手后,滕某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基本没怎么出过门。
张洁告诉记者,滕某的耳朵是弱听,从一年级时见人就打颤、发抖,到现在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就在滕某病情开始好转的时候,今年中秋前夕,一直陪伴他的妈妈去世了,现在他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已经不能习惯和离开他将近10年的爸爸生活。虽然不喜欢爸爸,但记者在和张洁说话时,滕某躲在一旁,默默地拿笔清晰地写下一个名字,他指着名字用力发出“爸爸”的音。
不能承受之重
记者感到吃惊的是,采访的每个班里,都至少有一两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多的达到六七个。
采访中,老师们都谈到,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受到的伤害确实太深了,他们的心真的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他们共同的表现就是太敏感,容易发火或烦躁,男孩子多攻击性强,女孩子多郁郁寡欢。他们不喜欢,甚至害怕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而且多半学习受影响,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幼小的心灵再也无法安心学习了。年龄比较大点的学生好一些,有的就发奋学习,但往往心理不够健康,报复心强,易走极端。巩合生赵黎
离婚率不断攀升
青岛人“分飞劳燕”的比例逐年上升。据市民政局透露,2001年我市有1722对夫妻离婚,2003年增加了2470对,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市离婚夫妻总数已达到了3000余对。
资料显示,我市离婚人群的高峰年龄为35岁到40岁,对于这部分中年人来说,经常为家庭琐事争吵而导致感情不和是离婚主因。此外,劳燕分飞的夫妻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小青年”,多因新《婚姻登记条例》手续便捷,一时头脑发热,便匆匆忙忙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待头脑冷静后,双方便又再“玩”一次离婚登记。张颖
给孩子一个圆月
中秋节是合家欢聚的日子,但是,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难以与父母共同团聚。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的时候,他们却要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或者在心底念叨着爸爸,品尝“单亲”这两个字的苦涩。
父母有离婚的权利,但是,在保障父母离婚权利的同时,别忘了保障孩子的权利,要尽量减少因此带给孩子的伤害,别让他们失去亲情。否则,会给孩子心理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而这,是为人父母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中秋佳节,希望离婚的父母们能够为了孩子,放下心中的恩怨,尽量走到一起,给孩子一个圆月。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