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在乡村,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必定是买卖彩票的地方。
每到开奖日,“私彩”摊前聚集着的众多手持彩票的男女,都在做着一个同样的梦,彩票成为不少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
没有人能说清楚海南的“私彩”市场到底有多大
,但它与公彩相伴而生,蔚然成为庞大的“地下经济”。“私彩”发行高峰期,全省“私彩”交易额每周高达4500万元,全年交易额达18亿元,在被取缔的过程中,年交易额仍有7亿至8亿元。
■
悲剧往往是狂热的孪生兄弟,“私彩”的痴迷者们带着强烈的侥幸心理和占有欲望投入彩票潮,曾经中小奖的以为自己正在走运,未曾中奖的相信自己不会永远倒霉,失之交臂更是欲罢不能。人们常可以听到关于“私彩”痴迷者形形色色的悲惨故事,但教训归教训,彩票还是要买。
■
在海南,每周的周二、周五,是广大“私彩”民们的企盼之日。一股狂热的躁动席卷着整个宝岛,买卖“私彩”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
“私彩”:庞大的“地下经济”
所谓的“私彩”,其实就是个人自办发行的非法彩票。海南“私彩”的发行方式一般是私人老板自己命名印制彩票,然后找人代销,代销点常以一个小杂货店作依托,主要销售给街坊邻居。“私彩”一般20000元为一组,也分一、二、三、四、五等奖,中奖金额都是固定的,比如头奖大都为8000-12000元。购买者花2元钱买一张“私彩”,任意填上一个四位数,销售者盖章后即生效,“私彩”每周随公彩开奖,这也为一些海南媒体借报道公彩而大肆宣扬“私彩”埋下了伏笔。彩票业的发展在海南岛有着极其丰沃的土壤。1989年4月,刚刚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海南,经国家批准,开始发行“爱岛建设大彩票”和“公共建设彩票”,俗称“大彩”“小彩”,募集资金建设公益事业。一时间,海南掀起一股强劲的彩票旋风。
而被业内人士斥为“辐射之广、人数之多、影响之恶劣、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海南“私彩”始于1991年,始作俑者据说是来自新加坡具有传奇色彩的白氏姐妹,她们在海南发行了“万字票”“私彩”后,各种“私彩”开始流行。这种“私彩”的兑奖金额远远高于政府彩票所定数,但赢利为自己所有。因此,“私彩”有了自己的市场,有了敢于冒险的“私彩”经营者。但当时“私彩”的规模并不大,参与人数也不多。1994年是海南彩票市场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全国整顿彩票市场,海南停止发行“大彩”“小彩”,被勾起了买彩热情的彩迷们转向购买“私彩”,“私彩”规模因之迅速扩大,渐成气候,三亚、海口一度形成若干条街道组成的“私彩”市场。最旺时全省各地销售“私彩”的摊点多达2万多家。有一个乡镇仅几百米长的街道上竟排着百来家“私彩”摊点。
据海南省彩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海南“私彩”发行高峰期,全省“私彩”交易额每周高达4500万元,全年交易额达18亿元,在被取缔的过程中,年交易额仍有7亿至8亿元。以全省有1万个摊点,一个摊点一期销售额3000元计算,一期“私彩”总销售额就高达3000万元。
没有人能说清楚海南的“私彩”市场到底有多大,但它与公彩相伴而生,蔚然成为庞大的“地下经济”。公、私彩的比例,一般保守的估计是2:8,20%买公彩,80%玩“私彩”。在“私彩”和公彩的较量中,公彩四面受敌。各类小道消息的传播,个别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加上别有用心的人渲染造势,让彩民们对公彩心怀疑虑。海南公彩的公信度有时反而不如兑奖有风险、操作不规范的“私彩”。
“私彩”:疯狂的金钱游戏
1、狂热在海南,彩票的买卖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在城市,在乡村,人最多、最热闹的地方必定是买卖彩票的地方。买“私彩”的人群中,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刚上学的孩子,不仅有大批海南本地居民,还吸引了不少外来打工者。
每到开奖日,“私彩”摊前聚集着的众多手持彩票的男女都在做着一个同样的梦,彩票成为不少海南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在海南,很多人都是彩票迷,他们在家谈彩票,在单位想彩票,在茶馆里商量彩票。工作没心干,满脑子的阿拉伯数字,一个车号、一个手机号码、家人的生日、一个梦等等都可以成为企盼的理由。
一股狂热的躁动席卷着整个宝岛,城市人买彩票,农村人也买彩票,连一些中学生上课做的也是如何进行彩票号码的排列组合。工薪阶层将工资的一部分拿来买了彩票,一些并不富裕的农民为了买彩票,不惜节衣缩食,花去个人一年大部分的劳动所得去从事博彩活动,有的人甚至变卖了自己的家产。
东方市的“私彩”迷姜某在县城开着一家水果店,生意不错,但很辛苦。姜某经常买彩,希望中了奖下半辈子享清福,但屡买不中。姜某兼收并蓄,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彩票研究资料,在家里专辟一室,结合周易八卦潜心研究,研究室里敬奉观音菩萨和善财童子。某一日,姜某白日做梦,梦见一只八脚八眼乌龟,梦醒后,豁然开朗,悟出一个号码。当即骑摩托上街买彩,不料县城上百个彩票点都没有这个号码,于是他请朋友开车到邻县去买,也没有,他更觉蹊跷,打电话给海口的表弟,偏偏表弟出差了。无限悲痛持续到开彩之日才算平静下来,原来那个号码与中奖号码毫不相干。姜某闭门反省,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他的水果店生意越来越差,亏损数万元。姜某仍不死心,找银行贷款50000元,没多久,50000元的贷款就尽数送给了“私彩”老板。姜某彻底绝望了,在家中“彩票研究室”里自缢身亡。悲剧往往是狂热的孪生兄弟,“私彩”的痴迷者往往都把中奖当作生活的惟一目标,他们带着强烈的侥幸心理和占有欲望投入彩票潮,曾经中小奖的以为自己正在走运,未曾中奖的相信自己不会永远倒霉,失之交臂更是欲罢不能。人们常可以听到关于“私彩”痴迷者形形色色的悲惨故事,但教训归教训,彩票还是要买。
2、暴利
一位了解“私彩”经营内幕的人士透露,“私彩”有3个特点:一是定出固定的高额奖金,用“万字号”4个号码出奖,一彩一中,以此吸引彩民。二是推出不同面额的购买方式,如2元一张的四位码、1元一张的两位或三位码、2毛钱到5毛钱不等的“铁率定位”。三是给代销者高额代销费,可达销售额的15%至20%。总体算下来,除去代销费、上缴费和打点茶水费外,“私彩”老板几乎没有其他支出,可以取得总收入的60%,利润高得惊人。在最火爆的时候,一个“私彩”销售点一期能卖8000元甚至上万元,即使现在一期减少到2000-5000元,一个点连续几期没被人买中,“私彩”老板便赚饱了。正是这样的暴利,吸引了很多人进入“私彩”行业当老板。
据了解,海南的“私彩”老板有本地人,也有广东和广西人,还有港台甚至海外的一些老板也携巨资进入这个行业。一些地区甚至被一小撮“私彩”老板垄断,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有的“私彩”老板,一期便推出几十甚至上百个摊点,并将这些摊点层层承包下去。从大老板到小老板,一个“金字塔”就有五六层之多。当然,高回报总会伴随着高风险。
一旦彩民集中中奖,“私彩”老板资金再多,同样也会面临巨大亏空。海口市灵山镇一女子曾剑湘,从2002年12月初开始,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非法经营“私彩”,并通过其亲戚欧某先后将“私彩”发放给陈某等12人销售,销售额的8%至10%作为销售“私彩”人员的收入,其他“私彩”款则归曾剑湘所有。2003年5月6日,曾剑湘经营的17个“私彩”点的头奖有12个被彩民买中,每个头奖为12000元,曾剑湘需赔付给彩民中奖款14.4万多元。面对巨款,曾无力赔付便携款潜逃。当中奖的彩民到指定地点领奖时,销售员告知老板已携款潜逃。愤怒的彩民要销售员垫付。12位销售员只得各先垫付了1.2万元。2003年6月11日晚,曾剑湘被销售人员在海口龙昆南路一大排档找到,扭送公安机关。同年8月4日,海口市美兰区检查院以非法经营罪对曾剑湘提起公诉。3、“预言”制造财富
“私彩”孕育了一个叫做“解码大师”的怪物,如同算命、测字一样靠出卖“智慧”乘机谋财骗钱。
一些人对“私彩”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博彩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常常在坐落于大街小巷中消费1元、2元的“老爸茶坊”里,三五人一桌,人手一杯茶,一张彩票信息图,便可以研究、闲聊一上午。于是,海口市东湖、西湖和五公祠一带,一批自称神奇的“大师”应运而生,他们云里雾里、神乎其神地向彩民提供有偿的彩票信息。这些“大师”自称有“特异功能”,善于托梦,什么国家领导人专机号码、李自成诞辰几百周年,都有可能成为中奖的号码。一些彩民盲目跟从,大喜大悲,搞得神魂颠倒,有的竟然精神失常,有的甚至倾家荡产。这些不过是“预言”的零售,还有一种“预言”的批发,即各式各样声称能够准确猜出开奖号码的“私彩”非法出版物。在海南销售的“私彩”报刊多达300多种,总发行量在50万份左右。在这个灰色产业链条之上,分布着编制、印刷、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私彩”报刊每份成本大约2角钱,批发价为5角钱,零售价往往被炒到1元左右,每个环节都有100%以上的利润。
其中最有名的是被彩民称为“鬼才”的“海南体福文化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天才(2004年6月30日,琼山区检察院对文天才等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向海口市琼山区法院提起公诉)。文天才,1971年6月出生于海南省万宁市后安镇,当他从海南大学毕业的时候,海南的体彩正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私彩”也应运而生。迷恋于彩票的文天才在研究彩票规律的时候,突然想到,何不出版一些彩票信息方面的东西,以这些东西来赚取彩民的钞票?1996年,文天才开始编排彩票信息,印刷后在琼山府城一些地方发售,以后越做越大,发展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地下经营网络。
当然,这个网络也给文天才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99年,“文鬼才”突发奇想,要让自己经营的彩票信息变成合法公司,于是注册成立了海南体福文化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自己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公司设在府城中介路,表面上销售合法的彩票,暗地却继续非法经营“私彩”信息。其自1996年以来长期非法经营《彩票周报》《周报副刊》《彩票信息报》《海南权威彩票报》等二十几种非法出版物,数量达300多万份,经营数额120余万元。文天才经营的非法出版物不但覆盖海南,而且远销广东。文天才还私自成立“海南彩迷协会”,以“内部信息”骗取彩迷高额会费。
“私彩”:为何屡禁不止
在海南时时可以听到因买“私彩”而造成的悲剧,时时可以看到有关“严厉打击”“私彩”的报道,然而,“私彩”在海南却屡打不灭,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广大群众对此义愤填膺,强烈要求有关部门严禁“私彩”。然而“私彩”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海南“私彩”为何屡禁不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海南“私彩”的顽强存在自有其适应的土壤和环境。
其一、一些市县对“私彩”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向“私彩”收费,无形中承认了“私彩”的合法性。
据了解,海南的一些乡镇对“私彩”采取“以罚代没”,罚款理所当然全归地方。一些部门甚至以“地方财政开支紧张,单位发不出工资,职工生活困难”等为借口,采取“收费放行”的做法,为“私彩”大开绿灯。无形中,这些地方、部门成了“私彩”老板的“保护伞”,使许多本该属于全社会的公益资金流向了地方小金库。
其二、“私彩”高额奖金诱人。
人人都有发财梦,花钱博彩的群众当然希望奖金越多越好。公彩的传统型体育彩票是彩池分奖,多人中奖金少、少人中奖金又不明确。而“私彩”老板打出的头奖有的10000元,甚至更多,部分市县还出现过一注头奖22000元。除奖金高外,买“私彩”不仅领奖方便,且可以逃税,不少彩民便抱着这种心理“弃公取私”。当问一些彩民为什么喜欢买“私彩”而不买公彩时?得到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买“私彩”方便,出门就有,中奖金额是固定的,而且“私彩”只填四个码,简单。而公彩太复杂,销售点也少,奖金在彩池分配,不固定,谁都不知道有几注,也不透明。其三、管理法规有漏洞,对“私彩”打击力度不够。
早在1993年4月4日,《海南省彩票管理办法》就开始施行,1997年进行修改,到2004年3月此办法取消。所以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可依据的法律条款。有人指出,“私彩”管理法规存在漏洞,对私人彩票性质没有具体定性,也没说明买卖“私彩”的行为到底违反哪个条例,具体如何处罚。
对于“私彩”定性,海南彩票管理中心稽查科李科长表示,不经国家批准的民营彩票都是“私彩”,到目前为止公彩只有两种:一种是国家福利彩票,包括双色球。其二是体育彩票,有足彩、4加1和6加1。
关于对卖“私彩”行为的处罚,2004年3月以前抓到的销售“私彩”人员最多就是按《海南省彩票管理办法》的其中一条进行罚款处理:“没收非法所得,罚款三倍以下。”2004年3月后,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理》32条1款进行处罚:“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15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派出所民警反映说,这些办法条例伸缩性太大,容易让人钻空子,削弱了打击力度。而且每次省里布置打击“私彩”,各市县都立即行动,取缔销售点,抓捕销售人员,但没有去深挖“私彩”的幕后老板。对销售“私彩”者处罚一般只是处以罚款或治安拘留,这根本不能对“私彩”活动起到震慑作用。在暴利的驱使下,风声一过,“私彩”老板便马上雇用人手,组织销售,不少“私彩”代销人员交完罚款从拘留所出来后又继续做老本行。(吴仕博
杨飞)
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