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徐京跃)
农村改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一个本来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因26年前18位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而被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
埃菲社今年初报道了小岗村的喜人变化:1978年12月,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饥
饿的逼迫下偷偷签署了大包干协议。在当时,这种做法简直是大逆不道。他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做法很快受到邓小平的肯定,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榜样。小岗村粮食产量25年增长39倍;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了90倍。当年人们签署的那份大包干协议,如今已经被收藏在博物馆。
始于1978年的中国农村改革,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命运,改写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此后,全国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农村改革大潮,并逐步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全方位改革推进。
历经20多年的我国农村改革如今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国务院日前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把北京等21个省区市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我国农村改革正进入新一轮全面提速阶段,集中向四个方向突破,这是2004年我国经济运行中亮丽的一笔,也是献给国庆55年的一份厚礼。
新一轮改革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
权威人士指出,如果说,当初我国农村改革主要是突破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内部经营机制,那么,新一轮农村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从长期着眼于农村内部改革,向与农业紧密相关的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推进各种资源的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三是资源与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
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仅要做好农村内部改革的文章,而且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文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在集中向四个方向突破: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市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这四项重大改革全部涉及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思路。
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就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最有力的体制保障。
新一轮农村改革受到9亿农民的欢迎
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使粮食涨价的利益直接传递给农民,使粮食市场信号回归真实,在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将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度与有效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与此同时,国家把对粮食的补贴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直接惠及了农民个人。
党中央、国务院今年出台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的政策,力度之大、实惠之多、出台之快、要求之高,均属历史上少有的。特别是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仅“一增一减”就使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装入农民腰包。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下降了4.3元,下降的幅度是27.2%;转移性的收入达到了67元,增长15.2%,其中粮食直补是8.2元,其他补助是4.5元。在河北省邢台市留东村,45岁的农民张振虎对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种了5亩地,每亩地夏粮增产100斤,达到上千斤。今年每亩地免去了63元的农业税,国家直补7.6元,一增一减,每亩地就多收了70多元。粮价高了,农业税免了,收入增了,农民笑了。
实践证明,凡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的改革,都会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夏粮和早稻产量出现多年未有的增幅,粮食播种面积出现多年未有的增长,农民现金收入增长之快是多年未有的。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创出8年来的新高。
许多农民把今年中央出台的支农政策与当年的“大包干”政策相提并论。我国农村改革进入新一轮全面提速阶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同寻常。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