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东北亚地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经济圈是一个政治经济制度多样化,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的经济圈,是一个极富特色并正在快速成长中的经济圈。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崛起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中日韩产业的高速发展和
贸易的增长构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框架,预示着东北亚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多年来,山东在中日韩三方经贸合作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山东都是推动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力量。
加强与东北亚的经济合作,是山东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战略选择。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速,区域经济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20%,大大低于北美自由贸易区46.5%、欧盟50%左右的水平。东北亚各国虽然发展水平不同,但资源禀赋条件各具特色,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整体抗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扩大区域内有效需求,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更大程度的互惠互利。在这一背景下,搭建一个高层次、权威性、具有影响力的合作平台,推动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完全符合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增长带”。这是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和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我国北方地区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联系紧密的经济带,山东经济要想取得更大发展,必须融入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山东临近日韩等东北亚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与这些国家互补性强,在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与日韩等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对进一步推动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不断加强与东北亚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构筑东北亚经济合作新的平台。
第一,要加快提升半岛基础设施功能。综合规划和建设半岛交通网,增强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的配套通行能力,形成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心城市一个半小时的交通圈;增加青岛、济南空港的国际航线,实现与日本、韩国的一日生活圈;完善青岛、烟台两个主枢纽港的配套设施,发展威海、龙口两个区域性港口,形成以青岛港为主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重点研究扶持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把半岛制造业基地做大做强,建设成为连接日韩的经济增长带。
第二,要大力推进制造业国际合作。在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食品等五大制造业集群,和汽车、船舶、电子信息、家电、石化、纺织服装、食品七个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保持制造业利用外资和制造业产品出口的较快增长。更加注重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提高产业聚集度;更加注重大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加快产业对接;更加注重与境外中小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形成专业化加工配套群体,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条等。
第三,要努力营造富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一是进一步优化“大通关”的口岸环境。加快“大通关”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口岸电子信息系统在各个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使口岸、外经贸、海关、外管、税务、检验检疫等各部门在统一的电子平台上运作,实现口岸管理信息化、便利化、科学化。二是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广泛引进国内外高级专门人才,把山东建设为人才的高地、政策的洼地、赚钱的福地。完善人才开发一体化机制,实现专业人才的“零障碍”流动。四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加快完善各项生活服务设施,体现尊重外商生活习惯的人文关怀,逐步从过去单纯注重为外商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转向更多地关注为外商提供生活服务上。使山东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具发展潜能的地区之一。
第四,要探讨建立政府、中介机构、企业多层次、多渠道推进经贸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非官方、高层次、开放式的地缘性的有影响力的经贸对话与合作平台,推动山东与东北亚地区经济问题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0月8日我省将在威海举办“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力争把论坛办成高水平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年会,成为东北亚地区高层每年集中发表论见、进行经贸活动的重要平台。(周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