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实验课课堂一角。王新正摄 |
   本文提示    在西海岸,我们感受到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在日新月
异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一词有了更加深邃的内涵。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西海岸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是多维的看点和思索。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五朵金花”并蒂绽放,公办教育、民办教育携手并进、统筹协调。建区19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西海岸新经济重心的日益确立,教育正在成为推动西海岸发展的强力支撑。    招商引资的“金质名片”
   教育就是投资环境,教育在服务新区发展中大有作为。在把教育打造成投资环境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大量国内外投资者来区的特点,叫响了“教育就是服务”的口号
   几年前,在外地注册公司的韩国企业家郑春在先生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开发区就读。2003年,他把工厂也搬到了开发区。
   外商更加看重的无疑是开发区的基础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水平。围绕争创教育服务品牌的目标,开发区教体局把工作重点落实到提高机关服务效能上来。2003年,他们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尤其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1600余份,广泛征求基层和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330余条,在认真抓好处理反馈的同时,进行了深刻剖析。针对机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新的服务的理念,强化热情接待、优质高效、耐心细致的服务方式。新的服务理念的推行,受到了外商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学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被作为教育系统的重中之重。开发区实施了一系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实行绩效工资制,推行教师轮岗培训。以建立市场化人事管理机制为目标,竞争择优、精简高效、竞争激励、优劳厚酬的教育管理机制在开发区已经形成,大大激发了教育活力。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前夕,开发区近3000名中小学教师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以崇高师德教书育人。开发区每年都要评选师德标兵,并组织全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作巡回报告,使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近两年来,开发区面向全国引进了近200名优秀教师,在他们的带动下,一大批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脱颖而出。
   目前,开发区拥有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669名,占教师总人数的30.4%。“40岁以下教师要持外语、微机双证上岗”、“不懂信息技术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教师”的观念不断得到强化。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学校教育理念在开发区得到了贯彻。近年来,开发区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普及率分别达到97.6%、99.6%、99.5%、96%,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开发区素质教育的内涵。“青岛开发区素质教育点子多”,不断吸引国内媒体的注目,成为《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的醒目标题。
   开发区教育现代化的超前发展,为全区人民和入区人才、外商子女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教育环境,成为“安商”的一个重要条件。入区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香港的客商以及归国创业的留学人员,都放心地就近把子女送到当地的幼儿园和中小学读书。
   7万名合格劳动者
   进入21世纪,开发区在政策方面的优势逐渐弱化,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急需大批技术工人和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提高劳动人口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建开放的、社会化的大教育,成为开发区的必然选择
   建区以来,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实施“挺进西海岸”战略以来,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年均增速在30%以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开发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为职业教育创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发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确定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积极为大企业、大项目搭建人力资源平台,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目前,开发区共有职业教育学校74所,其中,国办职业中专1所,成人教育中心6所,民办职业学校67所,全区职业教育在校生达5万余人。近年来,共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具有一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近7万人,占全区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
   2004年8月23至24日,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开发区民办职业教育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开发区政府作为惟一一个政府部门,向大会作了题为《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的经验介绍。
   开发区较早地突破政府办教育的传统模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截止到目前,开发区民办教育共吸纳社会资金8亿元,是政府同期教育投入的两倍。如今,民办职业教育成为开发区技能培训的主力军,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劳动力近万人。
   近年来,开发区电子信息与家电、化工化纤、机械、生物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为了给新区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融智,为三资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开发区把目光投向大学和科技园区的引进和建设上。
   开发区出台了“筑巢引凤、自主筹建、扶持培养”三大政策,在加大自身对教育投入的基础上,从土地征用、设施配套、设计规划等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等教育建设资金。今年以来,开发区高等教育喜讯不断:北京电影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落户薛家岛,石油大学(华东)黄岛校区开学,山东科技大学宣布主体搬迁开发区圆满完成,青岛黄海学院2004年新生超过10000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开发区共吸纳高等教育建设资金15亿元,形成了占地近7000亩、在校生65000人的高校群。随着北京电影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加盟,预计到2006年,总投资超过18亿元、占地9000亩、在校生突破10万人的大学集群将出现在胶州湾西海岸。
   开发区高等教育的迅速崛起,使西海岸的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对于改善人口素质结构和投资软环境、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将起到无可限量的重要作用,将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提供雄厚的科技后备力量和“高新尖”技术人才。
   一个新的学习型城区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来自发展和竞争的压力,产生了普遍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终生学习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在西海岸,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被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加以重视,教育的概念由此得到延展
   在开发区一所普通的村办小学———辛安街道办事处淮河西路小学,我们看到在安装了空调的教室里,小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据悉,这些空调是办事处与村(居)委会投资十几万元配备的。与小学教室里的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居)委会办公室里用的还是已经旧了的电风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在实现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开发区上下牢固树立了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观念。这个区把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九五”以来,开发区持续加大了改造薄弱学校和撤点并校力度,1999年至今,全区用于新建、改建学校、幼儿园和危房改造的资金超过4亿元。
   “必须在建设经济强区的同时,超前建设教育强区;必须在城区基础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布局结构;必须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必须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投资、师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步伐”,“四个必须”的思想在开发区得以全面贯彻。
   政府对教育巨大的资金支持,加速推进了开发区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目前,开发区直属中小学的多媒体电化教室、电子备课室配备率,区直属中学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率和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室的配备率,都达到了100%。
   近年来,开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0年起,开发区借助全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城中村”的劳动力实施了有计划、有步骤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在开发区,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有就业要求的“城中村”劳动力,每人可享受一次免费培训;男45周岁、女40周岁及其以上的“城中村”劳动力,可免费参加两次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2000年以来,开发区有30000“城中村”劳动力先后接受了免费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学习的观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
   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张元禄认为,建设学习型新区中所讲的终身教育,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等的叠加,而是对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和整合。2002年,开发区出台了《关于建设“学习型新区”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学习理念,开展了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居民创建活动。社区“英语角”、“读书角”、“市民文化学校”,“外企流动党校”、“职工学校”、“老年大学”、“妇女学校”、“农村夜校”,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广泛吸引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以优质的服务培育人,以自主活动锻造人,以科学精神武装人”,教育的概念在这里如此生动。开发区变成了一个大课堂,“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王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