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骑车不小心摔了一跤,你到上海来看看我好吗?”“胡老师,我想到学校外面走走,门卫会不会不让我出去?”“老师,我睡的床铺会摇,你一定要给我换间舒服的单人寝室!”……上海各高校开学已近两周,可新生仍对大学生活有千百个不适应,许多高校的新生辅导员老师都为新生们的学习、生活起居忙得不可开交,
嘴上常挂着一句话:“这些孩子还没‘断奶’。”
选不到课全家兴师问罪
本市东北片某高校的辅导员郭老师最近每天都会接到学生们不下30次的短信和来电,有些新生每天还会冲到办公室来找她四五次,提出的问题让她哭笑不得:“郭老师,我没选上课,会不会不能毕业啊?”
原来该校历来将全校所有专业和公共课程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自由选择。一些热门课程常会出现部分学生选不上的情况。郭老师说:“网上选课年年有,偶尔选不到课没什么大不了的。专业必修课如果本专业学生没选上,学校一定会保证让他们选上的,即使这学期不上,下学期也能上这门课。”
年年会碰上的小事情,今年却让郭老师感到非常吃力。“我觉得,今年的大一学生特别娇惯,他们都习惯了中学时代什么事情都要学校、家长包办安排好的方式,一进大学就无所适从。好几个学生因为没选到课急得哭了,还有个学生一天发了10次短信给我,慌得不知所措。”
为了稳住新生情绪,郭老师给他们反复解释,可有个学生就是不理解,打了几个长途电话回家,家长比学生更不了解大学里的情况,爸爸、妈妈、爷爷、姐姐四人轮番给老师打电话,不分青红皂白地问:“为什么我们家孩子没课上?”
摔了一跤母亲千里赶来
松江大学城最近也出了件“趣”事。由于学校非常大,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以自行车代步。开学初学校再三提醒刚入学的新生要注意骑车安全,不要做危险动作或在骑车时嬉笑打闹。可一女生前些天因下雨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脑袋上撞了个包。本来只是点小伤,可这学生硬是赖在地上哭了半天。同学们围上去问她:“没怎么样吧?如果受伤了就去校医院看看呀。”她说:“我不知道医院在哪里,以前看病都是妈妈陪我的。”
去医院检查后,结果显示并无大恙,可这女生仍旧哭鼻子,非要妈妈来看她。稀奇的是,她母亲真的从外地坐火车赶来了,到了上海也紧张得不得了,非要在上海住下,陪女儿住到放寒假。辅导员胡老师劝也劝不动,只能摇摇头,说:“现在的大学生都让父母宠坏了。”
校边网吧夜夜新生爆满
记者调查中还发现,许多新生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敢和老师、同学多接触,一些外地学生更是因为思乡心切,常常一个人躲到学校周围的网吧里上网,玩游戏、和家人或家乡朋友聊天成了他们回避新生活的主要方式。
杨浦区一些高校密集地区,许多网吧近来生意兴隆。国权路上一家网吧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所有的客源都是附近的大学生,开学后生意好得很,来上网的都是刚进大学但尚未在寝室购置电脑的学生,每天晚上还会排起长队。
一位正在QQ上和高中同学聊天的江西学生小徐说,她很不习惯住宿生活,很想一个人住个单间,到现在快两周了,可她连寝室里其他三个同学的名字还常搞错。郁闷的小徐只好每天傍晚来网吧与在北京上大学的高中同学诉苦,有时两个人说到伤心处,都会在电脑前偷偷落泪。
专家为新生“开处方”
上海交大心理咨询中心仰颐主任认为,许多大学生无法顺利从中学到大学过渡,往往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缺乏独立生活的训练,有强烈的依赖心理。
一旦单飞,遇到一点问题就会表现出过度强烈的反应。而这些反应过度的孩子背后经常有反应过度的父母。因此她首先向广大家长呼吁:要狠下心,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孩子独立不表示没人管,孩子应学会自己想办法在新环境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她还指出,在网上过度流连,过多地与老同学、老朋友联系,很可能会丧失与新同学认识交往的最佳时期。不要等有一天发现别人都已经很熟悉了,只有自己还格格不入。现在,高校对大学新生的不适应已有应对,学校会准备许多途径帮助大家尽快度过适应期,如听讲座,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建议多与老师、学长聊天,有问题要大胆提。如果很难自我调节,各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欢迎大家常去坐坐。
作者:□记者许可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