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9月13日消息
澳门《新华澳报》9月11日发表署名富权的评论,文章认为,各方人士在观察台湾当局的《“行政院”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暂行条例草案》时,大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陆委会”的“明升暗降”之上,而忽略了另一个与之相伴,因而被台湾媒体形容为“海陆大火并”,亦即新设“海洋委员会”的问题。其
实,台湾当局将“陆委会”并入“行政院”院本部,固然是要减弱及淡化大陆事务的地位及业务,但毕竟仍然是属于将之“内务化”处理﹔但设立“海洋委员会”,则是台湾当局要落实其“海洋立国”的政治理念,对原本“中华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原大国”予以完全否定,并与原来“旧”的“中华民国”进行彻底决裂,这才是台湾当局进一步“去中国化”的重要步骤。
实际上,当年蒋家父子虽然偏安海岛台湾,但仍不忘自己来自祖国大陆,仍不忘中华民族的发韧之地是在中原。因此,无论是其“反攻大陆”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还是“国统纲领”中“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的表述,“国统会”对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所作出的“一个中国应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日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份,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的定义,都带有浓厚的“中原意识”,亦即将“中华民国”视为“大陆国家”。这是前国民党政权坚持“一中”原则的具体明证。
“台独”分子为了要将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割裂开来,“独立建国”,多年来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口号。其中一个就是“海洋立国”,亦即强调“台湾是一个海岛国家”,与中国没有甚么关系,更与亚洲大陆没有甚么关系。为此,一九九六年“台独教父”彭明敏代表民进党参加第九任“总统”选举时,就打出了“海洋国家,鲸神文明”的竞选主轴,并将其竞选徽标设计为一条横卧在海洋上的鲸鱼(按﹕鲸鱼的图形是由台湾岛的形状为原形)。当时“彭谢总统竞选总部”的陈仪琛曾告诉笔者,“这个图形理念,凸显了台湾不再是依附于中国大陆的‘边缘点状物’,并脱离传统谦卑的‘蕃薯’图状,迈向自信独立的鲸鱼,进取的海洋文化将逐渐取代封建保守的大陆边陲文化……”云云。与此同时,“外独会”创会会长廖中山也成立了“海洋台湾文教基金会”,并出版《海洋台湾VS大陆中国》一书,以作配合。在这里应强调一点的是,最近新任台“教育部长”杜正胜公布的“另个角度看台湾”系列中的将台湾岛横放并将之置于在亚洲大陆之上的地图,其意念就是来自彭明敏的参选徽标。
彭明敏落选后,因不满民进党仍不够“独”,而发起成立了“建国会”,并与“海洋台湾文教基金会”合办了一系列的“海洋台湾”讲座,继续推动“海洋国家”的观念。而与彭明敏搭档竞选“副总统”的谢长廷,在为参选高雄市长作准备时,亦延续了彭明敏“海洋国家”概念,提出了“海洋首都”的口号。谢长廷当选高雄市长后,又藉“内政部”决定由高雄市对东沙岛代行行政管辖权之机,再次鼓吹“海洋国家”及“海洋首都”的口号。
“陈吕配”赢得2000年的“总统大选”后,又接过“海洋立国”的口号。当年5月14日,“新政府”尚未就职,吕秀莲就在与“新内阁”座谈时宣称,她要向大家提出“海洋立国”的口号。2002年5月19日,吕秀莲又跑到宜兰县外海的龟山岛,发表所谓“海洋立国宣言”,并首次提出设立“国家海洋事务部”的设想,声称要“打破过去固步自封的陆权心态”。2003年1月1日,吕秀莲跑到东沙岛,发表了一个所谓“海洋立国”的“海洋战略宣言”,鼓吹当局除要“海洋立国”之外,更要“彰显东沙是台湾领土主权的重大意义”。在2004年“总统大选”过程中,吕秀莲于二月间出版了一本《海洋立国世界岛──台湾大未来》,鼓吹“台湾是环太平洋国家之一,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而不是从属于中国大陆的边陲岛国。”“回顾历史的过去,展望全球化的未来,海洋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高地,并且太平洋世纪已来临,台湾应扮演海洋立国,成为东方瑞士世界岛”。今年8月1日,吕秀莲在出席“海洋台湾”午餐会募款活动时,又声称“海洋立国”是要表明“台湾不做世界孤儿,而是要拥抱世界”。8月中旬,吕秀莲主导筹办的第二届“民主太平洋大会”在台北市举行,吕秀莲又提出了“海洋立国,柔性国力”的口号,并希望能将之作为环太平洋国家的核心价值。
表面上看,在民进党执政后,“海洋立国”是吕秀莲的“专利”。但也不尽然,因为如果得不到陈水扁的支持和默许,吕秀莲不可能如此起劲地鼓吹“海洋立国”,只不过是吕秀莲扮演了陈水扁的“分身”而已。实际上,早在1999年12月,陈水扁被民进党决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后,他在访问英国时,就声称英国与台湾同为“海洋国家”,台湾应作“南海语系”的中心,向海洋扩展,而非只作“陆权中国”的边陲。今年“520”后,陈水扁于5月29日在宜兰的“新阁座谈会”上,又强调“两岸关系”、“WTO的规范”、“拼经济”及“海洋国家”这四项,不但是台湾现阶段所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也是永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今年3月31日,台“行政院”首度召开“海洋事务推动委员会”,共组成海洋策略组、海域安全组、海洋资源组、海洋产业组、海洋文化组和海洋科研组等六个工作小组,并计划在六个月内完成近、中、远程的“海洋事务政策规划发展方案”,设想在“修宪”过程中,推动成立“国家级”的海洋事务专责机构──“海洋事务部”。但在经陈水扁点头后,最后落实的方案是裁减其部分功能,将其“降”为统合性质的“委员会”。
台湾当局如此起劲地推动“海洋立国”,主要动机是为了要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将台湾自外于中国,使二者对立起来。实际上,吕秀莲所说的“新政府与旧政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旧政府来自中原,以陆权心态统治台湾”,这就暴露了台湾当局要以“海权心态”来“海洋立国”,这是其“台独”本质的体现。另外,她在东沙岛之行时所说的“海洋立国不仅是立国新方向,也隐含国防安全之意义”,“亚太国家中,南海交通线对台湾的重要程度远比他国为大。因此,东沙与南沙领土在维护台湾海上生命线与控制南海战略要冲的角色更显重要”,也暴露了台湾当局是要把“海洋立国”当作为与祖国大陆相对抗的“政治武器”,企图以对海权的控制来抗拒统一,并使台湾作为“围堵”中国的“太平洋第一岛链”中重要一环更具“正当性”。因此,“海洋事务部”的成立及“海洋立国”口号的提出及推动,只不过是台湾当局落实其实质“台独”的一个组成部分。(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