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准备强力进军欧洲市场的海信集团,却发现商标Hisense已被国际对手--西门子与德国博世各占50%股份组成的博世-西门子公司抢注为HiSense,且对手开出了几千万欧元的天价。无奈之下海信集团前日宣布:在欧洲启动全新的备用商标Hsense。
不过,因为图文依然与被抢注的商标类似,对手仍然表示,海信依然
在侵犯自己的权利。这其中问题的症结到底出在那里?到底是谁动了谁的奶酪?海外市场拓展商标屡屡被抢注,这留给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海信:西门子已动我的奶酪?
如果海信集团只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那么,西门子的行为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海信集团要到美国发展,那么,西门子的行为可能会对它产生影响或制约,如果海信集团要在欧洲或者德国发展,西门子的行为犹如一块"绊脚石",将会让海信集团的欧洲之旅,荆棘丛生。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窘异的结果,是因为知识产权地域性保护的特点决定了,地域性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先天之职,这种地域性结果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主权原则的影响所致使。
但是,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开展,一国商品通常已经不只是在一国销售,政府也罢、企业自身也罢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要想走出国门,首先,自己就要有过硬的本领,比如拥有驰名商标。因为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属于国际保护,是一种打破知识产权地域性特点的制度,根据国际上相关的协定,对于参加国都必须对他国的驰名商标给予保护。
如今,海信集团在开拓欧洲市场时,却遭到了商标类似之忧,品牌全球化,是一个企业占领国际国内市场的重要营销策略,谁都知道,如果用一个全新的品牌在一个全新的市场进行推广的话,其对于品牌自身的相关宣传费用,就会一路飙升。同时,如果使用一个新品牌,对于企业来讲,无疑就是一次崭新的创业过程,商标的推广,公众认知度的普及与提高,都会让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吐血、吐血、再吐血。伴随而来的风险是,如果国际化过程遭遇失败的话,其之前的投入就彻底的"化为泡影",因为如果相关品牌不一致的话,国内国际市场就等于脱节,相互间无法形成一种"骨肉相连"之景,也就不能相互呼应并相互促进。
海信集团是在1999年获得商标Hisense的驰名认定的,也就是说,其从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在WTO成员国范围内或《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参加国范围内,就不必在将要进军的国家进行相关商标申请,其走到那里就要受到那里相关法律的保护,但是,有一个前提是,这种保护只能限制或制止在其获得驰名商标认定后的,同种或类似商标在相关国家的申请。如果某一个针对驰名商标的申请是在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前进行的话,要想得到驰名商标的全球保护,则会难上加难。
其要想保持商标的全球一致性,则需要它通过商标异议程序或证明相关商标属于恶意抢注,其才能通过商标的法律保护夺回商标。而这样操作的话,其有必须付出很大费用或精力,进行相关证据的收集并进入法律程序,整个过程走下来,不仅是要消耗大量的资本,同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怕是一年内不会得到解决,其结果是延缓了进入相关市场的步伐。因而,出现商标类似或相同的情况时,大多数是通过商标收购的非法律手段解决的。
如今,海信集团之所以没有采取非法律手段,不是心中不想,只是因为西门子的要价远远高出了海信集团所能承受的底线。海信集团希望用数万欧元的支出解决问题,但是,博西-西门子开出的价格高达数千万欧元,两者相去甚远,所以,才迫使海信集团推出新商标Hsense,但是,海信集团此举显然又给自己的市场行为设置了障碍。
西门子:海信将动我的奶酪?
显然,海信集团新推出的商标Hsense与西门子现今持有的商标HiSense之间还是非常的相似,其相似性就象海信集团一直拥有的驰名商标Hisense与西门字所拥有的商标HiSense之间近似一样,既然,西门子可以HiSense对抗海信集团的Hisense商标,同样,西门子也可以用HiSense商标对抗海信集团新推出的Hsense商标。
因为,海信集团既然已经默认了西门子商标HiSense的合法性,那么,由于其新推出的商标Hsense与西门子的商标HiSense同样非常的相似,西门子依旧可以向德国商标专利局提出商标申请异议程序或撤消程序,从而认定海信集团的商标无效。
海信集团显然是有自己的苦衷,由于商标Hisense已经被西门子通过HiSense商标阻却了前进的道路,如果想通过驰名商标的全球保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话,要进行相关证据的收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进行维权,当然会有"水土不服"问题存在,为了避免自己对商标的丧失,其只能拿出其在注册商标时,所推出的保护性商标系列中与Hisense商标最为相似的Hsense商标使用。
如果海信集团不能利用德国商标法的规定,通过进入商标争议程序或申请商标撤消程序等法律措施,证明西门子HiSense商标的恶意抢注,从而夺回对Hisense商标德国使用权的话,那么,其随后还有可能受到西门子的威胁。也就是说,西门子HiSense商标就象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炸,从而让海信集团伤痕累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门子声称海信集团的新商标依旧是在对其原有商标的侵权是有一定道理的,其如果提起相应商标异议程序或进入法律诉讼程序也是会得到相关法律支持的。
那么,西门子会不会通过提起异议等程序而阻却海信集团进入德国呢?我们现在尚不能简单做出判断,有可能西门子持有该商标就是为了让海信集团花巨资回购该商标,也有可能西门子的确在使用着该商标。如果是前者的话,对于海信集团应该算是一种幸事,一方面,其有可能通过证明西门子的恶意抢注夺回该商标,另一方面,海信集团与西门子也可以坐下来协商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价格来转让该商标。而如果是后者的话,对于海信集团来讲,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如果该商标的确在市场上有相应的产品在销售中,而海信集团要么彻底放弃该商标,要么,要花巨资通过收购使用商标的厂商进而得到该商标的使用权。
如今,摆在海信集团面前的难题,非常的复杂,稍有不慎,海信集团就可能陷入别人埋伏好的陷阱。
如何规避类似"陷阱"?
要想通过及早成为驰名商标,从而规避此类风险,这条道路会比较难,到目前为止,我国认定驰名商标数还很少,全国范围内才有373件,同时驰名商标的认定属于被动行为,没有商标纠纷通常是不会有驰名商标的认定。也就是说,企业期望通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进而再打开国际市场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一旦,某企业稍有名气有望成为一驰名商标,一些职业商标抢注者或竞争对手,就会在自己国内以及其他地方进行该商标申请,等到企业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以为可以进军国际市场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商标已经被别人抢注了,那么,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个"海信"出现。
另外,某些企业对自家商标是,产品销售到那里就把商标注册申请提交到那里,也就是说,其实一个"老实巴交"的商标申请人,只会在走到的地方才进行申请,可是,通常来讲,等你在其他地方慢慢注册商标,一些"心怀叵测"的人也会在你还未到达的地方及时注册你的商标,和海信有类似经历的东林的商标"萤火虫"就是走的这条路线。
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其实我们已经在波兰、瑞典、南非注册了,本来想很快就在德国注册,结果还是晚了一步。当初一方面是事务繁杂,精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节约开支,没有充分重视这件事情,但现在来看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其实,企业在成立之初,或推出自己商标之时,就应该及早的进行商标的国际注册,一旦,进行了商标国际注册,那么,企业只要在《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会员国内,就无须反复注册了,也能在企业尚未驰名前,就达到遏止他人的抢注自家商标的行为。
然而,我国的企业都不太注意对自家品牌的推广和维护,这种商标抢注事件屡屡发生我国企业身上。一方面,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国情分不开,在这样的国情下,商机可谓无穷,好多企业都从起初的"小作坊"做大到了"航空母舰"级别。但是,就是由于商机的无限,所以,才给外国竞争者留下了机会,在我们尚为驰名前,就抢先注册相关商标,等到我们驰名后,我们面对竞争者的"先见之明",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另外一方面,则和我国企业的整体状况相关。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遭遇各种挑战,政策的变化,产业的调整,所以,大多数企业都认定一个理"踏踏实实搞发展,认认真真占市场",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埋头苦干"型,当企业尚未发展到足够壮大时,根本就想不到要及早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预先保护。
总之,尽管我国也提供商标的国际注册,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国家的企业在"踏出国门,走向世界"时总是遭遇各种困境,可以说,我国有大部分企业,都不能很好的利用法律给自己创造优势,不能很好的利用相关的游戏规则,在与那些老"资本家"进行周旋时,总是稍不留神就陷入别人的圈套。(李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