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刚开学,山东某师范类院校学生小周就忙得不亦乐乎,她每天都在学校和自己兼职的公司之间奔波,对于她而言,教师这个职业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做老师太苦太累。”小周坦言,她现在学习时已有所侧重,主要在攻读金融、法律等课程,而师范类课程都被她放到了
一边。
今年6月份,省教育厅下文取消了应届毕业生至少50%回到生源地就业的规定,允许师范生出系统、出生源地面向全省、全国各地就业。而在此之前,为保证本省、本地区教育系统的师资需求,师范生如果出省、出系统就业,要向教育管理部门返回一定的出口培养费;跨生源地就业,师范生要在生源地教育部门开“放人函”,并由省教育厅签发改派。而现在新规定的出台,无疑让师范生们在选择就业时更加自由。
记者走访了省内多所师范院校后发现,如今师范生对将来是否从事教师行业,大多数都持摇摆不定的态度。据了解,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当多的师范类毕业生虽然“有心”想毕业后做老师,但十分看重学校的层次,往往是去大学首当其冲,其次是中学,最后才考虑小学,大家普遍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
“毕业后好学校进不了,不太好的学校自己不想进,而如果想改行,自己目前学的专业又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这是当前不少师范生共同的矛盾心态。记者调查后发现,也许是出于逃避,师范生选择考研的要远远高于非师范生。9月初,山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组织了一次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全校32个专业的500多名本科生中,将教师职业作为自己求职方向的约占60%,而将来不打算做老师的达到了40%。
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1级的袁雪正在准备考研,她虽然决心要做老师,但目标定位却很高。“感觉老师这一职业比较适合自己,不仅工作收入稳定,而且有社会威望和成就感。但考研就是想为了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不管将来是否仍然从事教师这个行业,但现在还是应该做准备。”在滨州一所重点高中做了两年教师的庞晓芳称:做自己专业擅长的教师只是一个专业定位的问题,而要真正适应社会的选择,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要求自己必须早做打算。
本报记者 乔显佳 彭东 实习生 谢吉凯
责任编辑: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