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目前大学校园内出现不少贫富差距现象:经济条件好的“贵族”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样样齐全,月消费达千元以上;贫困生却要靠四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每月的生活费一般在100元至150元之间,有的甚至更低;大学生交往多是以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划分,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很少会加入到学生组织中
。
面对贫富差距给大学校园带来的强烈冲击,一些专家感到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悬殊的贫富差距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不利影响,并呼吁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缩小“象牙塔”里的贫富差距。而在笔者看来,“象牙塔”里的贫富差距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并非全然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
首先应该看到,如今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象牙塔”或世外桃源,大学校园里出现高消费者与贫困群体的“两极分化”,是社会上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只要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上贫富悬殊这个客观事实,那么就必须坦然接受和面对贫富差距对于大学校园的冲击。寄希望于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来缩小校园里的贫富差距,这种想法不现实,至少在短时期内无法做到。
其次应该看到,不管是“贵族”学生还是贫困学生,让他们切身体验大学校园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他们提前认识和了解外面的社会现实,这显然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于贫困学生来说,看到别人花钱如流水而自己的日子却过得捉襟见肘,也许有一些残酷,但是这种残酷能够磨练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决心,让他们靠知识和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对于“贵族”学生来说,也会从巨大的贫富差距中认识到,这个社会还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等、不公平,并非所有人都像他们那样生活得安逸舒适,他们应该懂得珍惜、尊重和关爱。
当然,如何将校园里出现的贫富差距变成“好事”,关键在于社会和学校加以正确的引导。笔者认为,“贵族”学生和贫困学生在精神、心理上的巨大差距,比他们在物质上贫富差距更值得重视。在这方面,学校不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让那些学习成绩优良的贫困学生也能获得一份骄傲和自豪,而且要在学生中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那些生活俭朴、自食其力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尊重。
另外,在该篇报道中提及,目前能进入高校学生组织的学生,以家境宽裕的孩子为多,穷孩子则基本上和学生组织无缘。这说明一些高校对待“贵族”学生和贫困学生,还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等,还有一些“势利”的做法,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给予贫困学生更多“抛头露面”、展现自己的机会,给予他更多精神上的扶持,也许比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困更有意义。
(浦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