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特别报道 > 正文  
滚动新闻
健怡可乐的三大疑问 含"毒"悬案让可口可乐乐不起来
青岛新闻网  2004-09-05 16:16:54 羊城晚报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就在两个月前发生的杜邦“特富龙致癌事件”余波未消之际,本周又传来可口可乐旗下“健怡可乐”被怀疑含“毒”。不过,同样是饮食安全疑云,同样涉及全球顶级跨国巨头,但中国消费者得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前者事发后,国家质量安全检测最高机构———国家质检总局就立即表态,将全面开展实
验检测;后者事发一周有余,纵有媒体漫天报道,但至今仍无权威声音出来拨云见日:销量巨大的“健怡可乐”———到底质量有没有问题?


  到底含不含“毒品”,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包括“健怡”,包括那么多也含有类似“毒品”成分的饮料,到底还能不能喝?


  图片:作为全球饮料“第一品牌”,可口可乐在中国遭遇官司。


  含不含“毒品”?


  可口可乐公司的一种饮料中竟含有“毒品”?这个说法有点耸人听闻,但天津消费者李继成却坚持这种看法。为此,他还将这家世界著名的饮料生产企业告上了法庭。8月25日,天津市经济开发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安钠咖’是公安部认定的一种新型毒品,”李继成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的第一句话就说,“健怡可乐”肯定含有“违禁药品”。


  李继成透露,自己也是在无意中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无糖型“健怡”时,发现其配料中标有咖啡因和苯甲酸钠,而这两者的混合物,就是一种国家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安钠咖”。在我国《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中,它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实际上,近年公安部门已发现在北方部分地区,“安钠咖”被有人作为毒品使用。因此,他起诉了可口可乐公司,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收回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健怡”饮料产品,退还他本人购买该饮料的价款1.8元,赔偿1元精神损失并赔礼道歉。


  不过,可口可乐公司并不承认“健怡”含有“安钠咖”。理由是,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混合物比例只有1:1时,才能形成“安钠咖”,而“健怡”中这两种物质比例恰恰不是1:1。“但他们自己提供的证据恰恰是1:1。”李继成说,在25日庭审时,可乐公司提交一份检验报告,目的是证明自己的产品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但那上面却清楚地写着:苯甲酸钠为0.12克/公斤,咖啡因为0.12克/公斤。


  有没有伤害?


  那么,含有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健怡”到底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副总监赵彦红,昨天向本报发来一分《关于天津—消费者对健怡可口可乐饮料有关疑问的说明》,其中指明:“出于产品口味和工艺需要,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健怡可口可乐产品采用了少量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作为配料。这两种成分在我公司产品中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是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


  但李继成并不认为那是“少量”。他说,“安钠咖”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有媒体查出四川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医药大典》已明确,安钠咖片剂的每日常用量为0.1克-0.6克。“一罐可乐含量是355毫升,三罐就一公斤多,按可乐自己提供的庭审资料,含由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组成的‘安钠咖’就已达到0.24克———说明喝一罐半就相当于服药了。而且还是一种被认定为毒品的药物。”


  至于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李继成表示“更不敢苟同”。因为按照《食品卫生法》第十条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属于化学品且属药品的“安钠咖”被加入,当然属违规行为,“在法律地位上,《食品卫生法》远高于作为部门规章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谁说了算不明摆着吗?”


  能不能喝“健怡”?


  “咖啡因和苯甲酸钠太少量不会对人体有伤害”,“两种成分不管是不是1誜1,都对人体有伤害”……有关“健怡”案的审理还在继续,而关于其是否有毒的报道却大相径庭。“各种成分配比、物质含量等等,太专业我们不懂也不想懂,但我们有权知道:这种可乐到底还能不能喝?”广州街头的一些消费者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自己的困惑。


  在广州,从大小超市到路边士多,虽然没有传统红罐可乐那样普遍,但“健怡”仍是最常见的饮料之一。“健怡”案被媒体曝光后,记者了解到,除广州万佳暂时撤货外,其他地方的销售没有任何改变。


  实际上,在市场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类似饮料还有很多。不仅是可口可乐的“健怡”,百事的“轻怡”和“清柠”等,也含有咖啡因和苯甲酸钠这两种有可能形成“安钠咖”的成分。“对食品卫生安全而言,绝不能让消费者在长久的迷惑中无力地等待!”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如是向媒体表示。他说,食品安全无小事,当消费者就食品安全提出疑问时,权威部门应该立即站出来表态:没问题者澄清,有问题立即追查。“将来还应该建立由政府、业界、学者共同组成的仲裁机构,建立起一种应对危机的快速反应机制,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知情权,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记者 汪令来 实习生 曾宇虹

                                              责任编辑:孙琦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海尔双变多联中央空调震动日本制冷界
·激光帮你摘掉眼镜 治近视 到市立
·企业培训师训练营9.4开营•热招中
·北京交大MBA学历学位青岛班热招中
·欢迎参观2004青岛首届旅游网上博览会
·19中国际部"加拿大大学预科班”招生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软件行业薪金普涨!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青岛校区热招中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