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先进典型会聚北京,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这是一次阶段性的成果总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于就业再就业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心忧牵挂,相继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
重要部署。2002年,围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刻阐明了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并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03年,促进就业被正式列入国家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并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就业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系列操作性政策文件接连出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到抓好再就业的行动中去。
人们不会忘记,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个,再就业40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而最新的数字更让人振奋:一年半来,全国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400多万,7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实际工作进度大于原定三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阶段工作目标。
在令世人注目的成绩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的坚决执行,是再就业工作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劳累和辛勤付出。在各地、各方面涌现出的一大批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有的胸怀大局做好再就业工作;有的满腔热情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也有的不向困难低头,艰苦创业重新赢得辉煌人生。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开拓创新,才有了今天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
总结各地在一年多实践中的做法和创造,有四条宝贵的经验:
一是始终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十分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真正把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做到紧密结合。
二是始终坚持发展经济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在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机会。把增加就业和控制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是始终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就业道路。充分认识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顺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顺应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把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与政府部门的促进作用结合起来。
四是始终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动员、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这一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创造出全社会支持和开展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的下岗失业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非常巨大。在良好的经济形势和现实的就业压力下,我们只有多方着手,全力以赴,才能将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创造出新的业绩。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防止有丝毫的松懈。今年,国务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对此,各地各部门必须一如既往,扎实工作,抓住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有利条件,力争超额完成。
要树立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新的重要渠道,在投融资、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
要进一步加大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社保补贴、主辅分离等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着重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对工作进展慢的地区,要加强督促检查。对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政策,必须认真解决操作中的难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
要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等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整体就业规划,并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促进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职业培训,搞好就业服务,并给予政策引导支持。重点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着重解决好拖欠工资、劳动环境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