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又是新学年,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准备文具,家长却眉头紧皱地奔向自动取款机。购买学习用品这理所当然,但除此以外,家长还需支付学校巧立名目的各种额外收费,往往因此不堪重负。俄罗斯《晨报》8月31日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报道。
如今的俄罗斯学校要起钱来毫不羞涩。没有现金,他们或是暗
示,或是干脆赤裸裸地告诉家长应该交多少。学校“勒索”家长的方式很多,以下几种最为典型。
从家长兜里掏钱,最名正言顺的场合是家长会。教师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家长察言观色,乖乖掏钱包。家长要缴纳数目不小的保安费、清洁费等,当然,若是贵族学校,收费更是水涨船高。学校刚唱罢,教师又登场。一些教师在家长会上高声宣布自己的生日。其言外之意是,寿诞当天,学生们最好不要空手前来。
学校经常要求家长出资购买一些教学必需品,如电视、影碟机等。家长甚至还要为学校修建花坛掏钱。其理由合情合理:无论是教具还是基础设施,受益者必是学生,钱是掏了,但是否真正用在刀刃上,则无从知晓。
严格说来,家长对学校的任何资助都应通过相应程序完成。如果是慈善捐赠,家长需要写出声明,并得到学校开具的相应收据。但学校并不奉公守法,不少学校甚至还热衷于从事贩卖文凭之类的犯罪勾当。
学校敛财有方,教师又如何致富?礼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他们收钱的方法通常是:一次又一次给小孩低分,然后与家长联络,商量给差生补习的有关事宜。在某些学校,一堂补习课,其收费可达25到30美元。家长想知道孩子功课差到什么程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不是数学专家,对法语也并非耳熟能详,老师因此就有机会搞创收。一些老师对新生也喜欢用这招。学生转校后,发现新校有过去没有学过的新科目,为跟上本班进度,只能咬牙花钱聘老师辅导,虽然辅导学生原本是教师的义务。
有时,教师会以在期末或是期中考试给学生一个好分数为由,公然勒索。但此类事件不常发生,因为一旦败露,当事人难免身败名裂。最万无一失的方法还是给差生补习,然后拿着成绩单向家长炫耀,说什么“后来居上”,令家长感激涕零。
还有一种创收手段,组织郊游和参观博物馆。活动究竟花了多少钱,家长无从得知,也不会锱铢必较。每组织一次活动,教师通常会净挣几十美元。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
从小孩迈入学堂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得为他的教育储备资金,为将其送进名校,更要不惜血本。在莫斯科,挤进名校门槛的“敲门费”至少需要1500美元。若校方对是否招收你的孩子不置可否,那就是在提醒你,应该送银子了。
当然,也有拒收贵重礼品、不向家长讹诈钱财的教师,他们才是俄罗斯社会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