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北京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选拔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优秀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更是拍手称快,因为他们看到了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希望。
高兴之余,笔者觉得这项政策有些许遗憾。《通知》称此举有探索高等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融通”、“上下衔接”之意。然而,其具体做法真能达到此目的吗?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类型完全不同的教育,高职重实践、重操作,旨在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专门人才;普通高等教育则重理论、重学术,旨在培养研究型、学科型专门人才。如高职专业计算机应用、海关管理、商务秘书等均具有明显的应用性、职业性特色;普高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则理论性、学术性特色鲜明。让这两种特点迥异、培养模式大相径庭的教育进行沟通与衔接,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再者,虽然《通知》要求高职专业应与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二者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比如,某高校的高职专业英语教育,对口衔接的本科专业却是法学。更让人惊讶的是,其考试科目竟为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应用及数据库。本想高职专业与本科专业二者兼顾,结果却那么牵强、那么别扭。而这种情况绝不仅此一例。还有,《通知》要求这一试点工作“既保证少量优秀毕业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又保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事实上真能做到吗?先不说个别专业不对口对今后高职教学可能产生的冲击,就说专业基本对口的情况,如股票证券投资与经济学,显然一个重实务,一个重理论,让一个已接受一种教育模式两年甚至三年的学生再去适应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谈何容易?再看考试科目:微积分与西方经济学,其理论色彩极浓,而高职的特色与内容竟没有体现,这能说是一种理想的沟通与衔接吗?这种考试的方式及内容,怎么可能不对今后的高职教学产生冲击呢?
笔者认为,高职改革的当务之急不是如何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与衔接,而是如何办出高职特色、如何健全高职教育体系。当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应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内,进行专科层次高职学生“专升本”的试点工作。待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后,再探索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沟通与衔接的问题。不过,虽有“早产”之嫌,但毕竟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因此笔者在感到遗憾的同时仍要为她叫好!(李红卫)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