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高考试卷分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Ⅰ)进一步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体现了国家教育部深化高考改革的指导 思想
,总体上继承了2003年的改革方向,调整了格局,体现了“稳中有变,稳中
求新”的特
点。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继续紧扣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2004年普通高等
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命题;又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
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创新和发展。从全卷看,命题在“强化思维,注重运用
”上体现了鲜明的特点。试卷从总体上看,既有助于对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进一步感悟与落实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发挥高考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测查功能,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 习潜力的人才。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试卷结构有三点调整:①总题量由原来的26道减为25道。②第Ⅰ卷由原来的45分减为42
分,第Ⅱ卷由原来的105分增至108分。③文言文阅读的5道选择题减为4道,分值由15分减为 12分;翻译分值从5分调为8分。
3考查的能力层次和考点分布。第1小题,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第2小题,识记现
代汉语的字形。第3小题,恰当使用同义实词、虚词。第4小题,恰当使用成语。第5小题,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6小题,辨析病句。第7小题,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第8小题,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第9小题,按文章内容推断想像。第10小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第11小题,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12小题,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第13小题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第14小题,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第15小题,翻译古诗文中的句
子。第16小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7小题,默写常见的名句名
篇。第18小题,对作品指定内容分析。第19小题,理解归纳文章内容。第20小题,筛选并整
合文中信息。第21小题,对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的概括、赏析。第22小题,语言表达简明、
得体。第23小题,语言表达得体、生动、新颖。第24小题,正确使用对仗的修辞方法。第25 小题,话题作文。
二、高考命题走向
高考语文命题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标志是:在形式方面,调整改造了试卷形式和试题形式,使语文测试的方法更加有效,并且提高了测量评估的客观程度;在内容方面,经过20多年的调整,形成了从知识考查到能力考查的较为全
面的语文测试体系,其中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在理论研究方面,制定了高考语文的能力要求和能力层级,使语文的测试有了明确的目标,对中学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①继续加强对语言运用的考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否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这种能力的考查,近些年来,高考试卷尽量减少了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纯粹考记忆的题目逐步减少。今后的命题会更加突出能力考查,适当减少一些纯知识内容的考查。
②试题材料的选择突出时代感,贴近中学生实际。语言知识和综合表达题在选择语言材料时,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中学生的实际,并努力渗透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这些材料有利于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开阔知识面,提高文化素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试题选材的时代性,密切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相结合,凸现人文性是高考语文试题发展的重要趋势。
③考查形式稳中有变。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作出重大调整,客观题由原来的20题减少到15题,古典诗歌的鉴赏由选择题型改为主观题型。在保持两年的稳定之后,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又作出调整,客观题由15题减少到14题。在这几次调整中,主要是文学鉴赏和文言文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查形式基本没有变动,保持了相对稳定。在2004年试卷结构作出调整后,估计2005年的试卷形式将保持稳定,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考查形式将保持稳定。但是也要注意到,在试卷的第六大题--即对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每年都要有新的考查形式出现,对这一点,考生是应当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
2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自2002年恢复对名句名篇的考查,文学常识就暂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名句名篇不仅有记忆的因素,还包含有深刻文化内涵,因此,估计在2005年的高考中,文学常识还将暂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文学常识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要注意积累的。
名句名篇的考查重点在课内,但课外一些名句名篇也可能在考试中出现,不要忽略对课外名句名篇的记忆、积累。
3古代诗文阅读
2004年《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代诗文的考查将继续坚持对“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考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言文选材以史传类为主,议论性材料附着在史传类材料上。所谓“浅易”,主要是指:
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较少。
同时,尽量避开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
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等。此外,文言虚词也以常见而典型的用法为
主,冷僻罕见者一般不会出现;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
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从文章内容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
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无须在学习时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 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
②诗歌鉴赏选材浅易,考查全面。诗歌鉴赏能力测试试题,选材上古诗多是课外篇幅短小、浅易新鲜的诗词曲,以唐诗为主,宋诗、宋词、元曲为辅。“浅易”同文言文选材的特点一样,是指所选诗歌内容上与诗人写作的历史文化背景没有太多的联系,表达上较少运用典故,文字浅显,所表达的主旨,抒发的情感,容易被现代人所理解。
就命题形式看,古代诗文的考查将保持相对稳定。
文言文的考查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出现,即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还将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而文言文翻译将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且翻译的比重会加大。2004年文言文客观题由5道减少到4道,主观题形式的文言文翻译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8分,都表明了这种命题趋势。
文学鉴赏的考查渐趋综合。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发展趋势看,综合性越来越强,思辩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文学鉴赏试题的考查角度,从起初作品具体字句的理解,转到对全诗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评价。同时,随着试题综合性进一步增强,难度必然会加大。古诗鉴赏是高考测试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是对一个考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大检阅,它的难度也就在这里,且试题答案渐趋开放。
4现代文阅读
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技术日趋成熟。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选材在稳定中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选择自然科学类材料,也选择社会科学材料和文学作品。近几年的考试小阅读试题选择的材料趋向选择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材料,这凸现了高考语文试题关注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大阅读试题选择的材料着重在文学作品,侧重选择散文,尤其是文化内涵较深厚的散文。2005年的高考会继续保持这种选材特点。
随着我国语文测试学研究的深入,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高考现代文阅读,阅读测试的能力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现代文阅读在第一卷侧重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的能力,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的能力;第二卷中,除侧重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外,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题目设置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同时尽量使试题突出开放性。这些特点在2005年高考中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5写作
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命题形式是话题作文,且对文体不加限制,这有利于更好地使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比较理想的作文。从试题的内容看,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都带有很明显的关注社会道德建设的色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则体现出了一定的思辩色彩,代表了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来源:搜狐教育频道-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特约编辑:yx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