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是企业家吗?其实,韦尔奇只是个高级打工仔。他并没有把通用公司占为己有,制度上也不可能。”经济学家郎咸平8月28日在北京向中国的企业经营者这么提问。
这个名为“资产流失和国有经济发展”的研讨会,被视为国内经济学家对郎咸平观点的一次“集体回应”。最近郎咸平关
于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引起学界和企业界的争论。郎咸平点名批评了格林柯尔、海尔、TCL等知名公司。
28日郎咸平延续了他对国有企业产权改制过程中出现的MBO(管理层收购)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批评。他认为,目前的国企“私有化”改制,是“在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改制”,缺乏公正性;同时做为国有资产真正所有者的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参与权,缺乏透明性。
郎咸平表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目前已陷入“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经济舞台”的误区。他认为,在中国未来经济格局中,“大型企业仍然应该是国有企业”,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
他说,在决定国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领域,政府的角色必须是主导性的。“完全由民营企业自己去做大,只能在利润驱动下,将目光投向例如房地产这样快速获得利润的领域,最后导致产业泡沫。”他认为,这些领域并不是让一个国家真正富强起来关键领域。
他强调,自己的研究都有数据支撑。他指出,一些经济学家主导的改革目标,把解决中国国企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产权改革”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些正在学习现代公司管理机制的国有企业,“还没给它们学习机会就宣布死亡了。”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左大培赞成郎咸平的提法。他说,国企改制有个“怪现象”:“搞得不好是应该的,搞得好就是自己的”。这种把国有企业变相搞成“老板的企业”的方法,最后的结果就是培养“权贵资本”。
左大培也认为,电子、芯片、“大飞机”等那些决定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单单依靠民营企业自己很难做大做强,这些领域应该由国有企业承担主要任务。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提出,如果国有企业真的全部“私有化”了,恐怕就造不出火箭了,只能造玩具火箭向外国出口赚取点加工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经济研究所张文魁认为,他也不赞成把“产权改革”等同于MBO,不过在现实操作中,国有企业经营者这个“保姆”,因为对他所经营的国有资产太了解和熟悉了,变成了“管家”,所以在改制过程中也要考虑他们的感受,给一定的激励措施在情理当中,“可以消除内部人抵触,降低改制成本。”
他认为,国企产权改革不能因为有“阴暗面”就“叫停”,而是通过加强法制和监督防止腐败。 (记者 王磊)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