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始,要“卖”己留学的卢英在本报的牵线下开始陆续与愿意预支她明天学费的企业接触,到目前为止共有3家企业初步表达了愿意帮助卢英解燃眉之急的意向。
昨日下午,记者和卢英父女一起来到位于沈河区的大西艺术幼儿园,贺园长说她可以预支卢英10万元的学费,但卢英读研回国后必须要到幼儿园来工
作,负责教孩子英语,至少要签5年以上的工作合同。不管她和卢英能不能达成协议,她都希望卢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圆自己的梦。卢英和她的父亲表示,他们还要回去考虑一下。
沈阳兴齐制药厂经理刘先生说,他现在正在上海谈生意,目前无法见面,等他过段时间回来可以和卢英面谈,如果卢英真的很优秀的话他会帮助卢英的。
沈阳一家企业表示愿意资助卢英的孙律师,说,他是代表沈阳一家制糖公司的,这家公司的老总可以帮助卢英,但卢英毕业后必须到这家企业工作。
热论声声
丹东孙先生回应卢英
昨日已经是关于卢英“卖己求学”报道见报的第三天了,仍有许多热心读者打来电话大多数表示人各有志,对卢英的选择表示可以理解,一些人还是保留其反对意见。丹东的孙先生更是就卢英的说法做了回应,他认为卢英是在换取同情心。但同时,也有不少读者致电表示愿意支持卢英的决定,让她走自己的路,不要理会别人的说法。
网上评论也是持续高温,反对派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几点:一、去海外求学的路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鲜花似锦、一帆风顺,二、中国的条件与外国的并非差距如此悬殊,三、人是变化的,谁能保证你真的会承担起责任,四、动机受到质疑,五、如果“海归派”变成“海待派”,该如何面对社会?
记者于非 见习记者吴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