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 正文  
滚动新闻
单间电脑解决家长工作:陕西中考招生大战
青岛新闻网  2004-08-20 21:10:45 中国青年报

页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关闭

 

  陈小东家的土院子最近热闹非凡。中考分数刚刚出来的一周之内,先后有3拨城市中学老师登门造访。3所学校竞相开出不错的条件,许诺减免学费,邀请陈小东到各自的学校读高中,而且待遇一家比一家优厚。这令陈小东老实巴交的农民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

  15岁的陈小东是陕西省兴平市(县级市)
的一名农家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他考出了全咸阳市前1000名的成绩,而在兴平市,则在前100名之内。因此,他就成了咸阳市内各高中争抢的优秀生源之一。

  城市高中农村生源争夺战各出奇招

  和陈小东一样,在咸阳所有的区县,以至陕西省大部分县,中考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农村学生,大都会享受到类似的礼遇。

  无论是学校寄来的热情洋溢的邀请信还是派人直接登门,除了介绍各自学校的优势以外,大都会有程度不等的减免学费之类的优惠条件,甚至有重金奖励。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给予单间宿舍、专门配备电脑、解决家长临时工作等优惠条件。“优秀生源争夺战正愈演愈烈。”陕西省教育厅一位教育专家说。争抢优秀生源的原因很简单:提高升学率,提高名牌大学就读率,可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而重点大学上线率正成为高中招生最有力的法宝。在陕西,几乎所有学校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将自己学校考中北大清华这类名校的学生拿出来到处宣扬。有的是广告投入,有的是传单散发,最起码也要在学校门前扯出一条“祝贺某某学生考中北大(或清华)”的横幅。

  如果按地域划分,陈小东应该在兴平市内就读,但在优惠条件的吸引下,他最后选择了咸阳市的一所中学。“人家教学质量好,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多,还减免学费,娃的前途重要!”陈小东的父亲今天对记者说。

  对于像陈小东这样的一批好学生,兴平市内高中也参与了争夺,并许诺了减免学费等条件,但最终还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流失了。“优秀生源争夺战总的趋势是普通中学竞争不过重点中学,农村学校竞争不过城市中学,小城市的中学竞争不过大城市的中学,其结果是优秀生源加速从普通中学流向重点中学,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咸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明福对记者说。“我们拿什么竞争?硬件条件不如人家是因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强是因为教师工资都在拖欠中,升学率不高是因为好学生都流失了。”兴平市内一所学校的领导愤愤不平。

  据了解,由于教育投入不均衡,县城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在和大城市学校竞争中先天处于劣势。硬件条件的差距是明显的。很多县因财政困难经常发生拖欠教师工资现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甚至自己的好教师也向大城市流失。师资力量不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也下降,高考升学率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农村中学优秀学生保卫战八仙过海

  据了解,为留住优秀生源,很多农村学校挖空心思。中考结束后,有的学校不发给学生正式志愿表而是发给草表,草表填报不符本校意愿就不发给正式表。有的学校对教师大行激励土政策:多留一个好学生就奖励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有的学校欲擒故纵,明知本校某生成绩不够,偏偏鼓励学生填报最好的高中,其意在于让他高得够不着,只能一脚踩空跌到底,回本校上高中。还有的学校故意压低学生的体育成绩,使其无法报考外校。有的校长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教师身上,全体出动,游说学生。甚至规定教师子弟必须在本地上学,否则就予以行政处罚等。

  但和名牌学校的吸引力相比,这些措施很难奏效。这些措施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只能偷偷摸摸地搞,而名校的争夺却可以大张旗鼓。于是,在优秀生源抢夺战中,重点学校、城市中学总是能从一般学校、农村中学挖到优秀生源。“我估计我们县有80%以上的优秀生源都流失了。”陕西关中一个县管教育的一位领导对记者说。

  农村优秀学生不断流失会导致教育失衡?

  对于优秀生源争夺大战,记者听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竞争是好事情,可以优胜劣汰,促使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而另一种意见则是好生源都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城市中学,会引起教育失衡,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难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两方都对目前的状况拿不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教育界人士一方面在呼吁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育投入,但另一方面自己都认为这种呼吁很苍白。

  优秀生源依然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普通中学流向重点中学。与此同时,重点中学和城市中学考中名牌大学的比率不断提升。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给清华、北大输送的学生有219名,但仅西工大附中一家就有50名学生,占了全省的近四分之一。而西安的几所名校加起来则要占三分之二以上,而更多的县区则一个都没有。

  陈小东正在收拾行囊,即将到咸阳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为他送行的一名同班同学则只能留在当地。因为他要去陈小东读书的高中,得交纳高昂的借读费。

  3年以后,他们俩的前途会有多大的差别呢?  

特约编辑:张庆德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报业集团服务热线为您提供飞机订票、送票上门,电话:2871111】
  发表评论
 
内容
 热点资讯
·海尔双变多联中央空调震动日本制冷界
·激光帮你摘掉眼镜 治近视 到市立
·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就业班开课
·现代MBA8.22名师讲座 请相互转告!
·欢迎参观2004青岛首届旅游网上博览会
·19中国际部"加拿大大学预科班”招生
·百年活力激情涌动 青岛崂山矿泉水
·企业培训师训练营9.4开营•热招中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青岛校区热招中
 

 相关链接:


 站 内 检 索

新闻网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鲁ICP证 000149

青岛新闻网读者留言板 值班电话:86-532-2933059,867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