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9周年的日子。59年后的今天,济南英雄山脚下,济南市民在这里快乐地健身和娱乐。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里,侵华日军曾建起了一座“济南神社”,但还没等他们来得及“拜鬼”,日本便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年“拜鬼”大殿
仅剩断壁残柱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英雄山脚下的济南战役纪念馆。在停车场前的甬道上,左右两边深陷着两根大石柱,北边不远处的空地上还陷着另一根大石柱,每根石柱约有9米高。
原济南市烈士陵园园长张灿绍向记者揭示了这三根石柱的来历。1939年至1944年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建造了一座“济南神社”,用来祭拜在战争中死去的侵略者。这三根石柱构筑成了“鸟居”——一个类似于中国的牌坊式的建筑物。
而在现场,在为数不多的知道“济南神社”的市民中,70岁的董大爷则告诉记者,当年建造“济南神社”的材料大多是花岗岩,是日本鬼子从青岛运过来的。
在济南战役烈士纪念馆门前南侧的空地上,堆放着一堆石头和壁刻。其中,一个赭红色的石柱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奉”字,而另一侧同样的石柱上也刻着一个大大的“献”字。张灿绍老人告诉记者,这两根石柱也是当年神社的残留品,当年曾和一座墓碑放在一起,墓碑中间刻有日本人名,还注有“昭和多少年”的字样。
日军强占民地建神社
张灿绍老人是原济南烈士陵园园长,1969年上任工作。他在修编济南烈士陵园的《园志》时发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济南烈士陵园的《园志》记载:“日伪时期,居留济南的日本民团组织为修建神社而强占民地。1939年12月,由侵华日军陆军济南联络部和济南日本帝国总领事馆与济南市公署交涉,征占了四里山以南、马鞍山以西的86亩土地,成立济南神社御造营委员会,宫司是岩吉多久美。后来,又分别于1940年、1944年为扩展神社外苑继续征占土地,在四里山至五里山、马鞍山至纬二路的范围内共征占66户农民的土地355亩。”
张灿绍说,据调查,当年侵华日军于1939年至1944年间开始建造“济南神社”,1944年初具规模。当年的神社建有两个大殿,一个位于现在的济南战役纪念馆的东面,是一座坐东朝西的主殿,北侧则建有一座坐北朝南的“拜殿”。“拜殿”前有栓马桩、饮马池,前来祭拜的侵华日军在这里沐浴净身后,再进入东面的主殿祭拜。当年的神社在北山坡上建有水塔,南山脚下则建有水泵房。
张灿绍说,据有关文献记载,1944年日军建成神社后便投入使用,但没过多久,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国民党政府接管后,神社多次被改造后另做他用。1969年,他在济南烈士陵园工作的时候,东面的主殿早已经拆除,北面的拜殿也已被改造。
“济南神社”
又一个日军侵华的铁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的市民在这里游玩累了的时候,便坐在当年神社残留的石柱上休息,而他们却很少知道这曾经是日军侵华的罪证。当他们知道了这些石柱的来历后,许多市民立即恨恨地离开,并踩上一脚。
家住在四里山附近的60岁的赵大爷听说过“济南神社”的事情。赵大爷说,这些石头年头很长了,但他们却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见证,尽管日本直到今天还有人不承认是侵略,但铁证如山,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一件未经证实的传说。当年,侵华日军在济南修建神社时,雇佣了很多中国劳工。而劳工们在建造时经常偷工减料,嘴里恨恨地骂着。
事实上,侵华日军耗时近六年费尽心机建造的“济南神社”,很快就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战败投降而倒塌为一片断壁残垣了,留下的只是那段侵略史的罪证和后人无限的谴责。
(记者 赵治国)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