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宏观调控可以实现软着陆了。但是,对于当前房地产来说,宏观调控保持怎样的“度”,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回答的问题。
8月9日,央行公布的2004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显著”。但该报告又特别指出,“值得注意
的是,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的继续回落,可能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预期,推动价格上涨”,“必须高度关注房地产价格”。显然,二季度房价上涨10.4%、地价上涨11.5%的数据,令央行颇感不安。
而更令业界不安的是,宏观调控何时结束以及是否还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措施?
滞后效应
央行的报告中,列举了“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下降”、“全国土地开发面积增幅下降”、“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开、竣工面积增速明显放缓”等诸多宏观调控成果。
但有关专家提出,宏观调控有一个滞后效应,对于房地产来说,调控的滞后性有可能在后几年逐步显现。
7月29日,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丁向阳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13次会议上作报告时,介绍了该市今年5月以来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按国务院规定,北京市对现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停建或取消项目53个,暂停建设、限期整改项目554个,涉及总额1640亿元,并停止审批高尔夫球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项目。同时,组织开展土地利用和耕地占用专项检查,全面清理整顿开发区,全市开发区数量由原来的470个减少到28个,撤销442个,减幅达94%。
一系列数字表明北京市宏观调控效果明显。但是,丁向阳提醒说,近几年北京房地产投资比例过高,增长速度过快,结构不合理,时间分布不均匀,在信贷紧缩和土地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使得潜在的风险可能显性化。另据初步测算,暂停农用地征用、停止协议出让土地、开发区和投资项目清理等,约影响全市投资1200亿元左右,这将对今后几年经济增长平均每年影响约2-3个百分点。
一方面,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过大,必须继续对房地产实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实施的“暂停农用地征用、停止协议出让土地、开发区和投资项目清理”等措施,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业的,对今后几年北京的经济增长将带来影响。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必须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度”,使之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北京市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丁向阳说,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将按照“控制当期、着眼未来;控制增量、扩大存量;控制市区、培育新区;控制高档,发展中档”的总体思路,积极调控房地产市场规模和结构,以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保持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然而,调控之维的选择,不仅仅关系到地产的“痛”。
双刃剑
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去年8月底下发的国务院18号文件已有定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样,放到宏观调控的大背景看,房地产的重要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而这种重要作用有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82亿元,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24亿元,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约18%。但是,上半年北京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6%,上海、广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均约为36%。显然,这三个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均超过全国同一比重的一倍以上。
早在2002年,建设部领导就已对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大的问题发出了警告。当时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左右,个别城市甚至接近60%。幸运的是,近两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呈健康发展态势,商品房供销均十分旺盛,房价也随之上扬。
但是,就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凯歌声中,响起了不和谐的音调。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最近的一篇研究报告称,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或已经产生房地产泡沫或正面临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危险,而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调整将给全球房地产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风险。史蒂芬.罗奇进而指出,中国新建房屋的销售,自1998年以来已增加4倍,价格也攀升约20%。单是上海和北京已占全国销售量的14%,也是地产价格升幅最急的地区。中国收紧银根加上预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两个因素对资金的流入可能造成致命的影响,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看似接近爆炸的边缘。
另一个声音来自国内。最近一篇名为《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文章引起了许多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在这篇文章中说,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尽管房地产业关注的方面,如对土地整顿、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收紧,但房地产在这次宏观调控中所受的影响则是微乎其微。其他行业的增长在放缓,但房地产无论是投资还是商品房的价格都照升不误。甚至于全国的商品房价格上升了一成以上。
他认为,国内的房地产业调控之所以困难,就在于国内房地产业挟持着中国大陆经济、挟持着各地方经济。如果国内房地产崩盘,整个国家经济就可能发生危机。易宪容此前还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几乎完全是银行信贷支撑的结果,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土地储备贷款还是个人住房消费贷款,都是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把银行信贷资金集中到了房地产业。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泡沫的破灭不可避免,而最后承担这种泡沫破灭的只能是国内各银行。他认为,房地产业已经把地方政府、国家经济及民众利益捆绑在一起,房地产正在要挟着整个中国大陆经济。
史蒂芬.罗奇和易宪容的话不无夸张,但它也表明了一点,房地产业及其综合效应在整个经济中占有极大的权重。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央行没有指出房地产是过热行业,国家这次却将房地产作为这次宏观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