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燕是中关村一条街的传奇人物,她在48岁那年,毅然离开机关,下海当了中关村硅谷电脑城的掌门人;而当她54岁本应急流勇退的时候,又一次选择了跳槽,担任北京诺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NOVA)总经理。
第一次见到祁燕,是在北大光华女性管理者课程班的结业仪式上,她给人的
印象是一个干练而睿智的“铁娘子”形象,举止之间总是透着一股压倒一切的自信,说起话来干脆利落、斩钉截铁。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中关村的商场风云在她身上交汇,使得她在处理事情时左右逢源,有一种大局在握、从容果断的大将风度。
作为女性职业经理人,尤其是作为管理全球最大卖场的北京诺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祁燕的身上似乎有太多属于“女强人”的刚性特征。我们试图去探究,在这种刚性背后她作为女性管理者温婉、细致、柔性的一面。关于职场女性与成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
“有人说,女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太把自己当女人,我有一点不同意见。女性管理者的优势是亲和力比较强,她比较会关注员工的感受。而且女性沟通能力强,她在团队里管理别人时会显示出独到的优势。同时女性在应对能力和承受压力等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当企业或者生活中出现灾难性变故的时候,可能很多男性会受不了,而女性却表现得很坚韧,可以挺过去。女性在管理特长上还体现在善于关注多项目标,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善于洞察别人的潜台词和形体语言背后的东西,这对信息管理和商业交往就很有帮助。别人经常问我,这么多事情怎么顾得过来,我告诉他们,我的脑子里有座立交桥。这就是女性组织管理上的优势,你把这些优势用到极致,就是成功者。”
祁燕说,职业发展就像跳高,女性是三步跳,有一个助跑,往往谨慎小心,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但是男性企业家往往是撑杆跳,有股冲劲和爆发力。在企业家当中能做大做强的,还是男性居多。当企业一个位置出现空缺的时候,在候选人队伍中女性还是略占下风,因为女性的胆识和魄力对一个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如果你定的目标达不到这个企业的期望值,不容易给这个企业的利益带来最大化,那么企业所有员工和管理层,对这个事情就会有自己的顾虑和看法。
“在我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中就有这样的时刻,当中关村硅谷电脑城总经理决定离职的时候,究竟谁当总经理,在集团里就产生过争执,毕竟这个企业一年有六千多万的流水收入,有三千多万的纯利,尤其是我这样一个从机关里来的人,又是女性,能不能担此重任,很多人都顾虑重重。如果我是一个男性,我想疑虑会少点,因为作为男性管理者,他可能更有胆识、远见,做事比较果断,承受力、爆发力比较强,在管理当中需要这样的素质。女性有的时候比较温柔、懦弱,在突然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差一些。”
但最后集团还是选择了祁燕,而事实也证明了集团的选择:虽然身为女性,祁燕的天性却更适合于用头脑去处理战略性问题,她既有着不亚于男性的冲劲和魄力,更有着女性善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沟通能力。
她讲了在中关村硅谷电脑城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她正在值班,卖场打电话说您赶紧来吧,二楼和三楼的客户为一件事情打起来了,而且还动了刀子。“我立马冲到现场,一下把闹事那人的脖领揪住了,我说你干什么?后来有一个客户对我说,平常看你温文尔雅,今天就像一只母老虎。虽然身为女性,事到临头你不冲上去就是不行。”
肯打硬仗,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看准穴位发力,是祁燕最大的特点。很多在别人看来没有可能的事情,到了她那儿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003年底,54岁的祁燕担任北京诺瓦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全球最大卖场的--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在她新官上任不久,就传来一个坏消息:科贸电子市场冠名“中关村”的申请管委会没批准!谁都知道“中关村”这个招牌的含金量,它关系到科贸眼前的招商工作和未来市场的品牌建设。在场的人都有些不知所措,但祁燕当场就打保票:要让这事儿“起死回生”。果然,一个月后祁燕把“中关村”这杆大旗给扛回来了。
祁燕到NOVA走马上任刚一个月,就解决了中科贸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把中科贸户外广告的审批办下来了,解决了即将入驻企业和商户的“门脸”问题。二是说服交通队,在中科贸的北边,开出一条新路直接上四环,解决了中科贸的出行问题;三是把中科贸前期招商时的一个遗留问题理顺了。这“三把火”一点,NOVA的上上下下都对祁燕刮目相看。祁燕认为在职场上,女性的优势之一就是资源整合。正因为善于优化资源、整合资源,她做起事情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看远不看近,看大不看小,这是祁燕一贯的作风;四两拨千斤,小成本大产出,这就是祁燕的能力。
今年,给祁燕的人生带来重要转变的一个契机是,她参加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DP开设的“女性管理者课程”。这一课程给她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女性意识的回归。“在上课之前我是很刚性的,所以当时我们班的同学觉得我可能有点钢铁的味道。但我到了这个班以后发觉,女性管理者自有很多她们自己的优越性。所以我感觉作为女性管理者,男性要做到极致,女性也要做到极致,这是你的标准,你的属性。”
(特约编辑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