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年代了?孝道这种封建时代的糟粕还搬出来讲,这会不会有悖于现代教育的初衷?”暑假期间,一场被称为“孝德教育”的活动在浙江省上虞市的孩子们中间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可活动在推进过程中却引来了争议。
据悉,该活动的本意是“挖掘、利用当地传统的孝德文化资源,引导崇尚孝德孝行,在未成年
人中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风貌”。
但是,针对“孝德教育”,有人质疑,这种做法是否是复古倒退?这样的教育行得通吗?当然也有人认为,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孝”的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作用,并由此反省忽视孝道教育的失误。
据了解,上虞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的孝文化传统的地方,历史上“二十四孝”之首虞舜和曹娥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上虞市委宣传部部长赵畅认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也有维系宗法社会等级制度的痕迹,但讲孝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无人性的孝道要彻底破除,孝道精华也不能抹杀和扬弃。
事实上,虽然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的是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
据悉,在调查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制订了孩子们“行孝”的要求:如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不顶嘴、不发脾气,不让父母生气;上学时要跟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吃饭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请父母先吃,中高年级学生要为父母盛饭;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请父母休息;记住父母的生日,到时向父母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父母不舒服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不向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尽力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
而这都是“规定动作”,是要帮助孩子们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让孩子们在‘动’中感悟‘孝’的亲情。”“孝的含义并不都是封建的。”退休教师谢企韩说:“孩子不懂不要紧,他们在懵懂中能逐渐领会,诵读千遍,其义自现。”
特约编辑: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