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中国的家长们常常喜欢向孩子提出这个问题。尽管聪明的孩子往往会以“都喜欢”作答,然而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的内心通常更接近他们的父亲。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正在此间参加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建新公布的。作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人格研究”的组成部分,
该调查通过对1000个中国家庭进行研究得出了如上结论。结果显示,6至12岁的中国儿童倾向于更喜欢爸爸,而对妈妈则表现出排斥甚至是怨恨的感情。这意味着:中国的亲子关系并非想象中那么美。
张建新说,这个结论大概会令所有的妈妈大吃一惊。但细心的母亲或许已发现,孩子们在放学回家后大多愿意先向爸爸倾诉,妈妈总是“后知后觉者”。中国有句古训:“子不教,父之过”,中国传统中的慈母严父型的家庭关系常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更多的中国父亲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事业中,教育子女的重担顺理成章地成了母亲的责任。调查问卷显示,中国孩子面对一个问题或要做什么事之前通常会询问母亲的意见。母亲们则以自己的经验教导孩子该如何处理,“必须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成了许多中国妈妈的“口头禅”。
但张建新强调,女性过细的管教方法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在一次两次或多次被否定和忽略后,孩子会对母亲的意见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变形成排斥。相反,孩子们往往觉得与置身事外的父亲沟通更容易。
调查显示,认为爸爸比妈妈更“通情达理”的中国孩子不在少数。“除了穿衣吃饭外,母亲的唠叨和看管从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小孩自身的心智成长。”张建新说,“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容易对妈妈产生怨恨情绪的原因。”
他同时指出,随着心理学应用的日益广泛,重视家庭伦理的中国人开始对子女心理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本届心理学大会上,近6000名代表所提交的报告中大部分涉及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