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她是农村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绝非朝夕之功,但今春以来崂山区村级组织集中整顿的实践证明:强本固基须攻坚,这里最呼唤求真务实的作风、知难而进的勇气!———采访题记
盛夏时
节,走进崂山,山里的景色令人陶醉,但好景掩映下的是更动人的故事———团结,祥和,人心思进,今天的崂山村庄处处在诉说着可喜的变化……这一切,源于全区基层村级组织活力的迸发。随着崂山区村级组织整顿如火如荼地展开,记者一路深入调查,一路真切领略着崂山奋进的脚步。
这次“整顿”不寻常
崂山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崂山风景区的所在地,同时有着广阔的农村腹地。作为推进城市化的前沿,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伴生的问题,特别是这些年接连不断的村民上访,成为制约崂山区稳定发展的一个“顽症”。
青岛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李增勇分析,导致崂山区村级组织建设极其薄弱,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体制转换、观念碰撞、利益冲突等方面的现实因素。部分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干部作风不正,财务不清,为政不廉,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要加快崂山的发展,打牢村级组织这个基础已刻不容缓!
重疴须下猛药。新一届崂山区委、区政府班子下定了整顿“村务”的决心,全区上下对此形成了一个共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崂山区解决以往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去年底,区委常委会决定,通过学习培训、对照检查和自我整改等阶段措施,在全区开展一次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全面理顺村级组织的工作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村级组织的有效运转。
开展村级组织整顿绝非易事。崂山区既有着特殊的紧迫性,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会不会重蹈以往“大呼隆”式的覆辙?区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抓出成效,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措施和发展的办法,特别是在创新农村工作的管理机制上要有大的突破。一场村级组织集中整顿的攻坚战打响了。
一本“村情册”分量沉甸甸
记者在调查中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崂山区委原副书记曹友强今年赴任胶州市长时,带走了一样东西———厚厚的几大本崂山区139个村庄的“村情册”,这是在任时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样东西。记者也有幸翻阅了这套“村情册”,每个村的人口、地貌、经济、村民收入、精神文明、两委班子状况、民意测评、存在的突出问题等等,尽皆历历在目,一村一册,装订成集。曹友强感慨:一个地区能这样彻底、一个村不落地摸透基层村情,在全省没见过先例,在全国也没听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用这样一种精神抓基层工作,“三农”就大有希望。
这套泱泱如“地方志”的村情册,就是崂山区村级组织整顿的第一个环节———调查研究阶段的产物。为了打好攻坚战,他们决心先把全区村情大“捋”一遍。区委副书记张冀鲁介绍:“我们的共识就是摸透全区村情,不走过场。一个村一个村地摸,一项一项地查找问题,做到一村一策,限期整改,步步紧跟,不解决问题就不收场!”为掌握第一手情况,区、街两级干部不跟村里打招呼,直接进户调查,调查面覆盖各种类型农户,遍及崂山大地。一个月下来,当区决策层把这套沉甸甸的村情册捧在手中,对基层要解决的问题已了然于心……
“村官”们“操练”起来
深入调研的同时,区委组织部启动了此次村级组织整顿的又一项基础性工作———去年11月20日起,将139个村的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全部集中起来,举办了封闭式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培训班。
村干部的素质必须提高,崂山区对此认识尤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德利感触颇深:村干部是抓好基层工作的关键因素,但多方面都需要“补课”,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政策法规知识缺乏,不懂依法办事……这都源于长期疏于严格的教育和管理。
崂山区期望自此次强化培训始,塑造一支训练有素的村级干部队伍。
结果,一次强化培训下来,众“村官”反映:有“充电感”。培训期间,有专家开设政策法规的专题讲座,有村干部现身说法治村心得,还有多种形式的研讨……这次崂山区从未有过的“村官”培训,突出的特点就是内容的务实性,紧扣当前的热点难点,从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到如何处理村民纠纷等等,无不让大家学有所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各街道还采取学习辅导、竞赛等形式,组织各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
为检验学习效果,区委组织部举行了村级组织集中整顿考试。2月21日,全区724名村干部同时走进20个考场。记者翻阅考卷,再次验证了此次培训考试的务实性,除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村级工作业务知识外,主要内容都是一个个“村务个案分析”,类似于MBA学堂的商务案例。比如,“面对村里人的不支持甚至刁难,如何与他们处理好关系并开展工作?”、“怎样解决好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村庄分配10套三居室、20套二居室住房,100户村民参加,怎样把房子分得公平合理?”……从考场出来,村干部们连说“过瘾”,“村干部需要学习,学了就能用啊!”
许多村干部不仅学理论,还掌握了工作方法,“领略到党的思想工作的威力”,“学会了沟通艺术”……某村党支书与主任多年不和,这次培训回去后,书记“趁热打铁”敲开了村主任家的门,当面锣对面鼓,党支书主动表态:“今后,我要转变工作方法,你我好好配合工作,我也一定全力支持你!但你要还搞不痛快的那一套,咱哥俩也只好一块‘滚滚’试试,咱俩都没好,村民也跟着遭殃。”一番推心置腹、有理有节的话递过去,村主任也吱声了:“你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再那样做就是我不对了,没说的,大家一起干点实事!”记者走了一部分村庄,所到之处都听到干部群众欣喜地反映村里的变化,“两委”关系协调了、群众情绪理顺了……
扶钱扶物不如扶一个好班子
今年1月,崂山区区直部门“包村双建三促”工程的启动,在基层赢得交口称颂,产生广泛影响。粗略统计,街、村两级、区包村部门共为群众办大小实事445件。不过据了解,最让基层干群尝到帮扶甜头的,并不是“办了多少件实事”。
所谓“包村双建三促”工程,即由区直部门包一个村,帮助建一个好的村级班子、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促稳定、促发展、促村级规范化,这是村级组织集中整顿的一个创新性举措。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这项行动起初定名为“一联双建三促”,结果,李增勇挥笔将“联”字改成了“包”字,他强调:这次不是一般意义的“联”,而是要一“包”到底,解决根本问题,要把一个好班子交上来!
肩负“攻坚”的重任,帮扶队伍一支支开到村中。他们清醒地意识到,“攻坚”的目标就是解决当前基层农村最棘手的难题———村“两委”不团结、班子软乱散、工作难开展。有些村主任扬言,我是老百姓选出来的,代表民心民意,你书记只代表党组织党员,行政这一块你少插手。如何着手根治这一“顽症”?他们认为,包村部门介入其中,就应发挥“协调者”作用,帮助健全制度,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为此,他们采取了两条途径。一是建立每周的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大事小事在联席会上协商解决;一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为干部创造一个沟通和团结的好环境。
沙子口街道某村“两委”在决策中一直很难达成共识,在集体土地承包开发上各执一词拖了多年。区直部门帮促后,3月14日召开村“两委”联席会,专题研究此事,决定公开招标,结果,每亩每年2000元起价的标的翻了一番!此事成为一个转机,该村自此重大决策都经过“两委”讨论、表决、签字生效,村务推进由“滞”转“畅”。不仅如此,大家尝到了两个字的甜头:团结。村支书感慨:是“内耗”使我们形不成拳头,不能再坐等观望,应摒弃前嫌向前看。有的干部还激动地呼吁:再也不能明争暗斗、推诿扯皮了!
沙子口街道大河东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互争“高下”,30多名党员联名上访告其“不作为”,闹得厉害时村党支部开会都要换地方。包村部门把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促进团结的重要环节,组织大家坐在一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制订整改措施。随着谈心和交流一次比一次深入,两委成员的距离渐渐拉近了,大家坦诚相见。村党支书姜民钰动情地说,其实都想把事干好,只在方式方法上有分歧,没本质的矛盾,今后大伙应把劲头一齐用在创业上。他表态,今后支部主抓党务和大事,一切具体事务放手交给村委会去干!村主任也表示要摆正位置:书记是“班长”,是当家人,村主任是选出来的村民代表,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团结就是力量,大河东村的变化立竿见影。村两委开发了市级森林公园项目,在采石业面临关停的情况下,为这个2300人、780户的大村找准了就业的出路。两委形成统一意见,一件多年办不成的事:大河东河道溢洪工程也有了着落,两委共同拍板,村委会组织实施……
各村民主生活会还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心、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并要求村干部回避,使征求的意见更加真实。西麦窑村是一个百户人家的小山村,以打鱼、采石为业。街道干部将一条群众意见反馈上来:渔捞衰竭和采石业关停,使村民有生计之虞。村两委由此受到震动。村党支书王振臣说:表面上一直觉得家家户户平静知足,对自己是认可的,没想到还有那么大的意见。他为自己立了一条规矩:隔三差五走访村民。村殡葬改革,两委决定把公益性公墓的工程项目全部由本村无业村民承包。春天,村里还想出了解决80名妇女就业的妙招:利用村民滨海二层住宅楼的空闲房间,引导村民兴办家庭旅馆,并成立“山海人家”公司,统一营销、服务和规范管理,有力地树立了班子的威信。
“包村双建三促”活动中,人们惊喜地发现,工作组进村后,干部和好了,“僵局”打开了,事情好办了……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但外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村级组织整顿就是这外部的有力一“推”,创造了解决问题的大好契机和环境。
在包村部门的有力帮扶下,团结、谋发展的氛围在崂山大地如汩汩春水开始涌流,初步呈现出稳定发展的好局面。据统计,整顿前,全区村两委不团结、不协调的村有28个,通过整顿,有15个村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创新“村官”选拔机制
4月24日,崂山区一次“特殊考试”拉开大幕———1000余名农村青年走进了全区农村优秀人才选拔笔试考场。
今年起,崂山区委决定每两年在全区公开选拔一次农村优秀人才,不说在崂山,在全省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是崂山区村级组织整顿的一着“妙棋”———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制度。
众所周知,基层村庄一直沿袭“村党支书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的模式,极易形成任人惟亲的家族小圈子,人才被埋没。区决策层形成一个共识:班子,用人,这是农村基层种种问题的根子所在,解决问题就要拿出治本之策,探索村级干部选拔培养的“解决之道”。
笔试、面试、考察、公示,全区首次农村优秀人才公开选拔启动了。
此举在崂山农村的反响,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郭德利欣喜地介绍,全区选拔260名,结果1120人报名。参选的农村青年素质之高出乎预料:一是年龄低,20至40岁的占97%,其中30岁以下的占58%;二是学历高,全部为高中(中专)以上毕业,大专以上学历占26%,本科毕业的有39人;三是政治优,党、团员占68%,党员占23%;四是热情高,原定7天报名,因报名者踊跃延长了3天。“这反映了区委不拘一格选农村人才的理念,也折射出当前崂山农村人心思上、人心思贤的气象!”
据介绍,作为创新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大计,崂山区对所选出的人才将采取定期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将推荐为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表现突出的将调整到村党支部,或鼓励其参与选举,依法进入村委会。其最终目的,就是为崂山区村级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后备干部梯队,逐步打造一个结构合理、干事创业、有潜力有文化的村级组织队伍。
“阳光村务”更务其实
从村务公开,到今天叫响的“阳光村务”,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始终令人关注,崂山区村级组织整顿的实践证明,规范化建设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务实化、具体化。围绕村级财务和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区委建立起以街道为主体,集中、高效的管理模式,同时因地而异地实施。集体经济规模小的村实施代理记账制。管理水平较高,集体经济规模大的村,采取自管和街道定期审计。“敏感”项目:各村征用土地补偿费和房屋租赁费,则全部纳入街道管理。
以前崂山区村村都有财务制度,但往往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干群关系紧张。崂山区对此分析: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群众的参与无法完全保障。中韩街道为此健全了村级财务收支预算、开支审批、票据管理、财务公开和理财小组“五项制度”,针对落实中的难点又配套“七簿一表一册”,街道每月检查使用情况,大大细化了村级财务管理。
王哥庄街道强化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行使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并直接参与财务预算、财务制度的制定,审查收支票据……街道规定,各村财务支出须“三字一章”签报———经办人、村主任、村书记签字,民主理财小组盖章方可入账报销。村民评价:过去一见村干部吃喝就憋气,一说到“钱”字就生气,一听他们讲话就不服气,现在这样一管,我们顺气多了!
“拆违”彰显战斗力
今年7月,全区村级组织整顿刚刚结束,就迎来了一次实战练兵———崂山区拆除违法建筑的行动全面启动了。村级基层组织能否做好群众的工作,首当其冲地面临着考验。结果,他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整顿期间共拆除违法建筑583处,计213600平方米。拆违活动集中区域———中韩街道,共涉及到7个村345处违法建筑,已拆除328处。
靠政策讲得透,干部作用发挥好,党组织的威信高,董家下庄拆违可以说是一呼百应,目前全村已经拆除违法建筑24处,合计6508平方米。
刘家下庄集体收入有1/4来源于违法建筑的厂房租赁。对此,村两委制订了由易到难,逐步推行的拆违方案,由村干部逐户、耐心地做村民工作,节假日不休息。张爱霞有6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村主任于福强连续几天到她家做工作,每天都到深夜,终于靠真情打动了张爱霞,使她主动拆违。目前刘家下庄村已拆除违法建筑18处共2万多平方米。
宋家下庄村违法建筑数量最多,且村集体收入一半来自违法厂房的租赁,而且还是村干部、党员有违法建筑最多的村。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村两委成员自己带头拆除,并且包户分工做好周边群众工作。目前全村已拆除违法建筑110多处,合计10万多平方米。
不胜枚举的各种例子,彰显了崂山区村级组织以往少有的战斗力。
“沁人心脾出于党,组织整顿惠流长。三月沐浴承甘露,全村吟歌作颂章。老去无端温旧梦,闲来有绪望家乡。春风和煦无穷意,佳树新株自成行。”今春,竹窝村一举解决了11年的老大难问题———“水库粮差补贴”,村民们即兴赋出这首七律。它道出了一种心声:村级组织整顿赢得了团结,赢得了民心。据初步统计,在整顿中,各村级组织查摆各类问题1074个,通过整改已解决845个,占78%。“得人心者得天下”,崂山区一班人坚信这是良好的开端。把“三农”的事办好,就能赢得崂山更美好的明天!本报记者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