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青岛港第十六届操作技术比武大会上,码头工人们用自己的技术绝活表达对青岛港的良好祝愿。邢志峰摄 |
|
昨天上午,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一派热闹景象。桥吊、轮胎吊、装载机等各种码头机械一应俱全。来自青岛港各基层单位、各工种的数百名技术工人跃跃欲试,准备一比高低———青岛港第16届操作技术比武正式拉开帷幕。全港各基层单位均选派了一流的技术工人参加此次比赛,向社会各界展示青岛港“学振超苦练绝活,岗位成才”的丰硕成果。
上午9时20分,比武首先在桥吊赛区展开。许振超是这次技术比武的裁判长。随着他一声令下,5台桥吊同时展开了作业———5个集装箱被从船上稳稳地吊起,继而轻轻地吊装到等候在下面的拖车上。当十几吨的吊具吊着重达40多吨的箱子落到拖车底盘上时,几乎听不到碰撞的声响。在场的来宾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
把一个铁碰铁的活练得无声无响,这个本事是怎么练出来的?许振超带着来宾来到一台未作业的桥吊下面,向大家揭开了谜底。原来,在平时练习吊装时,他们总是在吊具的四个角上放置4个玻璃啤酒瓶,在用吊具抓起集装箱时,以啤酒瓶纹丝不动作为训练标准。要知道,吊具起吊时,其速度可达每秒50米,而且要斜拉至高空。许振超解释说:我们的无声响操作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之后,桥吊队的司机们还向人们展示了他们新近苦练的绝活———“百步穿杨”。在一台桥吊下,一个吊具的外沿下方被绑上了一根筷子粗细的铁棍,长约30公分,吊具下方是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子。当吊具从高空接近地面时,司机在50米高的驾驶室里,根本看不到下面的铁棍和矿泉水瓶子,完全是凭着一种直觉,将铁棍准确地插入矿泉水瓶。当被插入的铁棍被重新从瓶中抽出时,观摩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声。许振超在现场向大家这样解释:在练这项绝活时,要求司机有准确的方位感,要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他还高兴地对大家说,现在队里有许多年轻司机,练出了不少独到的绝活,水平都超过了我。
随后,人们又参观了码头上的小叉车堆存取比赛、轮胎吊码箱比赛、装载机铲砖比赛等20余项“绝活”。
组织者介绍,此次比武活动将持续到今天,共有30余个工种的近千名技术工人参赛。这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青岛港已经坚持了16年。也正是这种鼓励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为一大批许振超式的优秀工人提供了成长的沃土。而许振超作为青岛港工人的优秀代表在全国叫响,更极大地了调动了港口工人岗位成长的积极性,自开展学振超活动以来,青岛港各个基层单位已涌现出百余项新绝活。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