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省吃俭用,花了70余万元送15岁的儿子去德国留学,希望培养成“国际型”人才。结果事与愿违,两年中儿子连德语也没学好,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和网络游戏之中。今年7月初,他不得不把儿子接回国内,以防止其进一步“堕落”。(《北京娱乐信报》7月20日)
花费70万元,竟然培养出“留学垃圾”,确
实令人心痛。在愈演愈烈的少年留学潮中,品尝到如此苦果的,又何止张先生一个。一些小留学生在国外,比富斗阔、未婚先孕,甚至赌博犯罪,可谓劣迹天涯。在指责孩子不求上进、缺乏自制力的同时,家长难道就不需要进行反思吗?
方兴未艾的少年留学热背后,有多少是真正出于孩子的意愿呢?应该说,更多的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有调查发现,约有70%左右的小留学生竟然是被家长逼着出去的。家长们不惜节衣缩食,花费巨资,送子女去留学,为孩子以后在海外发展奠定基础;即便无法在海外立足,回国后凭借洋文凭也尽可寻找到灿烂前程。
家长们以为设计了一条金光大道,孩子就一定能平步青云了?很少有人作逆向思维,不考虑孩子的个人愿望和适应能力。无论子女是否能承受文化环境、教育方法以及感情慰籍上的巨大落差,有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学习自觉性,都一手操持,包办代替。当孩子成为家长实现理想的道具时,又怎么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呢?一旦遇到语言学习和心理调适出现障碍,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在充满诱惑的环境里,变得行为放纵,自暴自弃,就十分可能了。
强扭的瓜不会甜,留洋未必能换锦绣前程。爱是包容而非包揽,孩子的发展道路,恐怕很难由家长设计和铸造。面对社会上那些为了进入名校而对孩子施以巨大学习压力的家长,面对假日中那些牺牲休息时间陪孩子练琴学画读培训,强制进行兴趣培养的家长,谁能担保类似七十万培养一个“留学垃圾”的悲剧,不会在他们当中发生呢?(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