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可能将远离中小城市
7年前,当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4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交给雅典时,希望奥林匹克运动在108年后重返故乡,能够发扬光大。然而,在离2004年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雅典还没有准备就绪,不知当初投票给雅典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心中作何感想。
由于政府办事效率低下,雅典在获
得奥运会举办权后的头四年里,奥运筹备工作极为缓慢。在国际奥委会的一再警告下,直到2001年,希腊人才真正开始行动起来。然而,因为之前浪费的时间太多,时至今日雅典仍在忙于收尾工作,不由得让人担心这座城市能否在8月13日奥运会开幕前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此外,一些原定的建设项目也因为无法完成而被迫取消,其中包括奥林匹克水上中心主游泳池的顶棚。
雅典糟糕的奥运组织工作固然有希腊人办事拖沓的原因,但并不能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希腊——这个自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以来举办奥运会的最小国家。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奥林匹克运动本身。
从某种程度上讲,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内部矛盾激化的牺牲品。一方面,国际奥委会希望奥林匹克理想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够举办奥运会。但另一方面,随着奥运会规模的不断扩大,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交通、通讯、场馆以及酒店等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许多像雅典这样的中小城市来说,奥运会的门槛实在有些过高。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自2001年上任以来,一直呼吁给规模日益膨胀和组织费用日益昂贵的奥运会“瘦身”,以减轻主办城市的压力。为此,国际奥委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如何控制奥运会成本和规模的奥运会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广泛采纳意见,提出了多达119条控制成本的措施,涉及奥运会的场馆设施建设、奥运会比赛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保障等多个领域。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也于2002年初制订出整改方案,准备将棒、垒球和现代五项三个大项,以及竞走和羽毛球混合双打等部分小项“开除”出奥运会。然而,由于这些改革措施涉及到媒体、电视转播商、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和各国和地区奥委会等的利益,奥运“瘦身”计划一出台,便招致各方的强大阻力,从而不得不一再缓行。
雅典在奥运筹备过程中出现的场馆建设延误等问题,已使国际奥委会意识到,在现有奥运会的规模下,如果主办城市的“底子”太薄,奥运会的举办质量将有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在选择未来奥运会举办地时,国际奥委会更加看重城市的“硬件”条件。这一点从国际奥委会对2012年奥运会申办城市的初选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今年5月18日,伦敦、巴黎、纽约、马德里和莫斯科这五座被认为“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举办条件”的城市入围2012奥运会举办权的最后争夺战。德国的莱比锡、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古巴的哈瓦那、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四个城市则因“硬件”不达标而出局。
让奥运会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愿望。但将奥运会交给小城市举办很难保证奥运会的举办质量。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国际奥委会今后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正如以色列籍国际奥委会委员吉雷迪所说,如果雅典奥运会能够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那么它将使更多的和雅典一样的中小城市举办奥运会成为可能;然而,一旦雅典奥运会出现任何“不测”,那么今后的奥运会举办权之争只能是几个国际大都市之间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