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质危机压力下,菲律宾政府提前从伊拉克撤军。这对越来越难以维系的驻伊联军而言无疑又是一记重创。
《华盛顿邮报》15日评论说,美国政府在拉拢盟友方面处境艰难。
彩色图表
包括美国在内,先后共有32个国
家参加了驻伊联军。其中,已有4个国家“临阵脱逃”,另有4个国家计划今年9月“走人”,更多国家则有意在明年伊拉克政治过渡期结束前撤离。
与此同时,各国驻伊军队人数也在不断调整,增减频繁,真可谓车水马龙。
对美国来说,菲律宾人质事件所引发的撤军后遗症只是最近碰到的一点小问题。本月,挪威已经悄无声息地把155名驻伊军事工程人员中的大部分人撤离,只留下15人帮助训练伊拉克安全部队。
9月,美国政府又将面临一次驻伊联军“瓦解”的新高潮:新西兰打算撤走60名工程人员,泰国也有意撤回450多名官兵。虽然不排除还有政治回旋的余地,但是一名泰国官员告诉《华盛顿邮报》记者:“可以百分之九十地肯定,我们会走人。”
此外,荷兰很可能于明年春天撤军;波兰大部分军队则会坚持到2005年年中。
《华盛顿邮报》透露,为及时了解参加联军的各国动向,布什政府制定了一份彩色图表:已经退出的国家标记为红色,考虑退出的国家用黄色代表,绿色则代表仍与美军“同甘共苦”的国家。
引发担忧
不论主动作出抉择,还是迫于人质压力或暴力事件威胁,各国陆续撤军都将布什政府置于难堪境地,因为所谓的“国际支持”能否经受考验不言自明。
一些驻美外交官认为,驻伊联军当局6月28日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标志着美国占领的正式结束,缩减人员当然不可避免。
驻伊联军一名高级官员说:“伴随着权力移交,这一点早就料到了。有的国家不顾一切地想要离开那里,因为它们是被强行拉进来的。”由于话题的敏感性,这名官员拒绝公开姓名。
岌岌可危
尽管美国政府一再突出参加驻伊联军的国家数目,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布什政府而言,国际参与的象征意义才是至关重要。实际上,一些国家派遣的人数简直少得可怜,其中更缺乏大国的身影。
在参加驻伊联军的国家中,派遣人数低于100的有好几个。其中人数最少的是摩尔多瓦,已从当初的42人减少到目前的12人。新加坡日前也悄悄将人数从191人缩减到33人。
虽然澳大利亚承诺将把驻伊部队人数增至880人,但这一数字还不及战时2000人的一半,并且其中只有250人真正部署在伊拉克,其他人部署在周边的空军和海军支援基地。对于澳大利亚和其它一些国家来说,增兵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国驻伊人员。
日本、韩国、波兰、保加利亚和菲律宾等国政府则因人质事件面临国内越来越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尚军(新华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