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慈善救助超市作为城市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已在我市市内四区生根发芽。慈善超市问世后,对困难家庭的帮助由以往以政府为主体,变为政府和社会两手帮;过去的盲目帮,变为由弱势群体根据生活需要自行选择;过去的过年过节帮,变为随时随地帮,使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帮助多样化、经常化。 &
nbsp; 也正因为诸多利处,市内四区都相继设立了慈善超市性质的机构。由于慈善超市是新生事物,尚无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市内四区慈善超市的名称及运行模式也各有不同。 市内四区慈善超市各具特色
市南区设立的阳光救助超市共有4个,其中一个为区级,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另外三个分别建立在有条件的街道办事处。这三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困难居民可以凭卡到各自辖区内的超市和区级超市购买或领取物品。四个超市之间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商品的流通。在金门路街道,记者看到,货架上的物品从米油面到衣帽鞋等共几十个品种。据介绍,居民日常生活的物品大多都能随到随取,一般不会断货。
市北区将慈善超市设立在居委会,称为“阳光互助家园”。去年,该区已有21个居委会建立了阳光互助家园,物品由各级慈善机构派送,也有的是驻区单位捐助的。记者在大港一路社区的阳光救助超市里,就看到了某公司捐助的棉毛衫裤。同时,本社区居民捐助的物品也统一存放在超市之中。
四方区的阳光救助超市是市内各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运作方式也与其它区不同。超市分为平价区、低价区和救助物品区三个区域,平价区和低价区主要对普通市民开放,商品价格等于或低于市场价格。救助物品区主要服务对象为低收入家庭、孤儿、孤寡老人,以户为单位凭四方区《阳光救助手册》规定的金额到超市自由购物。超市经营所得利润收入将投入慈善超市的运转,以实现救助超市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李沧区社会捐助事务管理中心成立于2003年初,对困难群众通过发放阳光救助实物帮扶卡进行救助,同时也将救助领域扩大到了助学、助医等。
市内四区开设慈善超市以来,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多方面的救助,帮助他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目前,市内四区已通过各种类型的慈善超市向居民发放了价值上百万的救助物品,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困难居民基本生活。
共同奉献让慈善超市广撒爱心
同时,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由于救助物品来源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超市作用的发挥。目前,超市所能提供的救助物资部分依赖政府资金投入,投入时间一般集中在过年过节;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资助,数额非常有限,且不稳定。“有了上顿,没下顿”让部分负责管理超市的同志感到为难,有时甚至舍不得将超市里的物品发放出去。“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些救助物品只能满足部分困难居民的需求,所以我们只能留给最困难的群众。”一位管理人员如是说。看来,畅通社会捐助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多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已成为当务之急。
此外,部分捐助物品无法与困难群众的需求形成良好的对接,也成为影响慈善超市运转的问题之一。记者采访时在一处超市内看到,货架上摆放的各种号码的旅游鞋已蒙上了一层灰尘。据超市管理人员介绍,这批旅游鞋是某鞋厂捐助的,但困难居民似乎对此并无需求。据了解,目前困难居民对米、面、油等基本消费品需要较多,而衣服、鞋子等需要较少。现在在我市慈善超市中,大部分实现了凭卡领取,救助卡上一般有一定数额限制,困难居民当然要领取最需要的物品。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一部分困难居民担心被人看不起而羞于到慈善超市领取物品。看来,如何让慈善超市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报记者姜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