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宏观调控”这个今年经济运行的关键词,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让城乡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加强农
业是这次宏观调控的一个显著特点。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决策产生明显效应。随着中央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落实,二季度全国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幅度将接近或达到两位数。 今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一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扭转了连续7年徘徊的局面,出现了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基本同步的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1.4和1.7个百分点。
由于农产品价格回升和中央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作用,农民收入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民来自于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收入将扭转近几年徘徊甚至负增长的局面。仅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的“三补一减”政策,就可使全国农民人均直接增收50元左右,拉动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增加对基层的转移支付,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同时,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最低收购价、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粮食主产区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等政策,切实维护了农民权益。
居民消费平稳有序
“物价”对老百姓来讲,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之一。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4月份相比下降了0.1%。
去年九、十月份,我国价格总水平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趋势。去年全年物价上涨了1.2%,今年前5个月物价同比上涨了3.3%。百姓普遍感受到,粮价涨了、肉价涨了、食用油价涨了……
今年5月份,粮食价格月环比下降0.5%,是去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同时,以粮食为源头的下游产品价格的涨幅也明显趋缓。价格稳定了,百姓生活也踏实了。
专家说,物价上涨,主要缘于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上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部分行业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等因素。随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尤其是农业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夏粮更是在四年连续减产情况下今年首次增产3%,物价涨势因此开始减弱。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
“收入”是百姓的生活来源,所谓“量入为出”,就是说只有收入提高了,百姓才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消费,生活水平才会相应有所提高。随着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长,我国消费市场也稳中趋旺。
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66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上月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销售额增幅突出,增长47.2%,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4.9%。
国家统计局报告同时显示,5月份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13亿元,增长21.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1353亿元,增长11.5%。
权威经济部门负责人指出,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积极调整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城乡
居民收入,鼓励和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方面也取得进展。除了物价上涨因素之外,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是推动消费增加的动力。
保住农民的“命根子”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丧失了土地农民就没有了生活的依靠。经济过热时,许多地方热衷于“圈占”农民的耕地办各类开发区。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随着调控措施的贯彻执行,相当一部分土地又回到了农民手中。
截至今年6月,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全国共清理出各类开发区6741个,规划用地面积3.75万平方公里,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3.15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全国已撤销各类开发区4735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2%;核减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占原有规划面积的64.3%;目前已退出开发区土地2617平方公里,复耕1324平方公里。
耕地得到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今年前4个月,全国完成春播面积3.6亿亩,同比增加4000万亩。今年夏粮产量也一举扭转了连续四年减产的局面。
就业岗位增加了
就业岗位百姓称之为“饭碗”,在国家来讲是“民生之本”,足见它的重要性。截至今年5月,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6万人,达到全年任务目标的5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万人,达到全年任务目标的42%,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4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47%。
权威人士指出,只有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精神,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才能真正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就业岗位才会持续稳定增加。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抓住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全力推动结构调整优化。控制传统工业的过度发展,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方面用更大的力气。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新华社记者齐中熙(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