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作为本届韩国周重要经贸活动的“2004中国青岛———韩国经贸合作论坛”成功举行,论坛上,来自中韩两国的政府部门领导、专家以及企业界人士对中韩两国交往历史、未来合作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青岛:中韩合作的重要窗口
据介绍,中韩双边贸易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1992年两国建交以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两国进出口总额达到63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3.4%。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则是韩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03年,韩国实际对华投资4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则是韩国最大投资对象国。
与会人员高度评价了青岛在中韩两国经贸往来的作用,他们认为,青韩双方10多年的贸易往来,为中韩两国的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青岛是韩中共同发展的窗口。据了解,青岛在中韩两国经贸往来已处于重要地位,目前,青岛是韩资在华投资最为集中的地方,截至目前,韩国在青岛的投资已经超过50亿美元,韩国在青岛的投资占到在华投资的近四分之一。目前,已经有5万韩国人在青常住,是韩国人在中国最为集中的城市。
合作层次如何进一步提升
对于青岛乃至中国与韩国合作取得的成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贸部部长赵晋平说,能在短短11年里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的经济崛起为韩国带来了无限商机,中国和韩国经济的相互融合程度已经明显提高,未来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但是,中韩两国不应满足目前的水平,两国的贸易在不断增加,合作层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助理王锦珍认为,与欧美企业相比,中韩的技术合作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与中韩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是不相称的,不利于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韩国在产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拥有优势,中国企业可以从韩国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合作绝不是中国单方面受益,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只会为韩国创造更多的商机。”他说。
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副社长金仁植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化不应该只局限于单纯的商品交易和投资,应该把基础和中心放在真正的产业合作上,两国的企业应准备新的产业合作形式去开展战略性合作。他建议,为了实现两国产业的长期发展,应该发挥示范效应,有必要结合韩国的生产应用技术和中国的资源基础的研究,形成产业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经济一体化:中韩合作的重要机遇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区域性合作日益增强,在论坛上,来自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对于中韩合作下一步发展将带来重要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助理王锦珍说,近些年来,以东盟10+3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合作机制为舞台,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日趋紧密,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也符合东亚各国各地区的利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东亚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也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互相推动、共同繁荣的局面。中国和韩国都是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两国之间在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的协调与配合还应进一步加强。
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副社长金仁植说,虽然世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准还是很低。全球化和地区保护并存、世界经济体制的变化、东亚地区的经济地位强化,都在提示我们,东亚经济合作的必然性逐渐增强。同时,韩中两国应该建立新的经济合作关系,引导中长期的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部长赵晋平表示,中韩之间目前存在着长期的贸易不平衡,韩国对华投资平均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韩资企业本地化程度偏低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中韩两国首先需要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性目标,并立足于推动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中韩关系。
为此,建议首先从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起步,探讨建立中韩双边 F TA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日本加快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10+3”对话机制,并最终达到东北亚地区整体一体化框架,在这一过程中,中韩经济合作关系能够发挥核心作用。本报记者邹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