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李柯勇、张旭东)
谁是幕后主谋?——审计署揭开冯明昌骗贷74亿元内幕(下)
资深审计人员说,多数骗贷大案都是骗子与“受骗者”相互勾结的结果。冯明昌能够骗到74亿元的贷款,也绝非这个“优秀民营企业家”一人之能。
这起震动全国的大案,谁是幕后主谋?冯明
昌与原南海市财政局关系扑朔迷离
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范鹏指出,拥有“民营企业”之名的南海华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民企,它的发展与当地政府密切相关。1990年成立的南海沙头镇华光装饰板材厂,其实是一家集体企业,由沙头镇政府组建。1993年新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南海华光装饰板材有限公司,冯明昌出任总经理,而法人代表、董事长却是沙头镇干部关联发。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沙头镇政府有关部门为南海华光提供包括出具虚假国土证明、出具虚假房地产他项权证等“便利”,却无法解释冯明昌为何与原南海市政府及所属财政局投资公司往来如此密切。
审计发现三个疑点:其一,双方资金往来频繁。对南海华光银行账户抽查发现,2001年至2003年,南海华光与原南海市财政局下属投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往来总额高达11.31亿元。如2002年4月到6月,市财政局直接将财政预算外资金6300万元通过原南海市投资管理公司转入南海华光,南海华光将其中的3000万元全部转入个人储蓄账户,另外3300万元用于归还银行贷款。
其二,双方股权债务关系异常。南海华光法人代表冯明昌的配偶卢碧茹是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兴业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梁绍辉代表的原南海市财政局),其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不明。“中国兴业”2002年在香港发行的10亿股价值2.7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却作为南海华光的质押品,用于冲抵南海华光欠南海市财政局境外公司的2.3亿元债务。
其三,双方人员关系复杂。原南海市财政局的前任局长孙伯宽既是“中国兴业”董事会执行主席,又是南海华光所属两家关联企业的总经理;原南海市财政局干部霍栩担任南海华光财务顾问。市财政局的如意算盘落空之后
据知情人士称,冯明昌与原南海市政府攀上关系,取得一大堆令人眩目的头衔,源于其与原南海市政府及所属官窑镇政府关系密切,而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兴业”的前任股东恰好为原南海市的官窑镇政府。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官窑镇政府,向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大量集资,并投入到香港房地产等项目,通过“买壳”还涉足香港的上市公司也即今天的“中国兴业”。由于种种原因,投资项目失败、经营亏损,官窑镇欠下了一大堆债。为了偿还欠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债务,官窑镇打算拿“中国兴业”的股权抵债。于是,由原南海市财政局出面,替官窑镇偿还了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债务,从此,原南海市财政局成为“中国兴业”的第一大股东。
但原南海市财政局入主“中国兴业”并非长久之计。不巧的是,由于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经济出现低迷,原南海市财政局打算做高股价然后在高位脱手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此后,原南海市财政局四处寻觅能够接替其成为“中国兴业”股东的合适人选,目标最后锁定为南海华光的冯明昌。正是在政企合作下,南海华光成了“明星企业”。当地金融机构纷纷向其“抛绣球”,而南海工行在胜出的同时,也注定了它所付出的代价。南海工行的最后招术是发放虚假贷款
早在2000年9月,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信贷管理处在对南海华光的《统一授信审批报告》中就指出:1、该公司为家族式管理,财务运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我行对掌握该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有一定困难;2、该公司贷款真实用途难于监管,贷款回笼存在银行体外循环情况;3、该公司目前在我行系统融资总额高达近10亿元,风险较为集中,而且贷款抵押率为50%,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落实不足。
范鹏说,在这样的警告之下,南海工行仍继续采取种种违规行为:逆程序审批、超权限审批;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和项目投资;短贷长用,未落实有效抵押;贷后管理严重失职,未按贷款用途监督贷款的使用。
不仅如此,这家银行还严重违反储蓄管理条例和现金管理规定,对南海华光一路“开绿灯”,大量资金被公款私存和提现,致使大量贷款资金非法转移境外。
或许,南海工行也曾想过要退出。当南海华光在交通银行佛山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南海支行的贷款已被列入呆滞(四级分类)或可疑(五级分类),在深圳发展银行佛山分行出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在南海工行的贷款已无法按期偿还,需要多次展期、利息被拖欠,而南海华光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下,南海工行无论怎样“力挽狂澜”都已无济于事了。
南海工行被“套牢”,万般无奈下,使出的最后招术是——发放虚假贷款。2002年9月,这家银行以南海市伟怡纸业有限公司、南海市沙头镇迎宾馆、南海市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名义,向南海华光发放虚假贷款1.95亿元。据查,上述企业中有4家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次日即取得了贷款,而贷款审批手续在企业成立前就已办好。
当然,面对银行的“厚爱”,冯明昌是“知恩图报”的,他把一小部分的贷款资金返还给银行作“小金库”,有一部分流入个人腰包。10亿元去向不明,是谁捞到了好处
在这起政府、企业、银行相互勾结的恶性案件中,受害的当然是国家,可谁又是最终的受益者呢?
根据南海华光提供的资料,它在境内7家金融机构取得的28亿元贷款,约6亿元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约6.6亿元被挪用作固定资产、土地及股权投资,约5亿元资金通过关联企业互转后转入个人储蓄账户或直接提现并最终转移境外,剩下10亿元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而据审计初步推算,南海华光在境内的资产不足10亿元,逾20亿元资金不知其踪。
在审计调查过程中,原南海市财政局一再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理由是:南海华光与原南海市政府境外企业存在贸易和借贷关系,南海华光欠原南海市财政局6亿元至7亿元的债务。据原南海市财政局提供的资料,2001年末,冯明昌欠原南海市政府境外自办公司代开证款约2200万美元,欠原南海市政府约4.2亿元。
审计发现,上述说法存在很大疑点。其一,从抽查的6份信用证复印件看,开证人为香港国瑞发展有限公司和香港添雅投资有限公司,受益人为在刚果、独联体、法国、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公司,开证用途是购买木材。而据审计人员从外汇局原南海市支局取得的数据,南海华光自成立以来进口付汇1亿美元,绝大部分是以货到付款方式结算。即使原南海市政府境外自办公司确实代冯开信用证以购买木材,但冯进口木材已向境外付汇,为何冯仍欠市政府信用证款?
其二,所谓冯欠原南海市政府的4.2亿元债务,依据是冯与香港金怡国际有限公司签订的借贷合同,根据合同,除6000万港币是在境外划款外,其余的均在境内由原南海市财政局所属公司——南海投资管理公司划入南海华光。而据审计人员调查,南海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基本上是一进一出的,首先由冯将资金打入南海投资管理公司,然后再由南海投资管理公司将该笔资金打入冯所属公司。从资金往来看,冯在境内实际上并没有欠原南海市政府款项。
目前,审计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但对于此案幕后主谋的追查仍在进行中,人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