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日报讯 六月,夏日的酷热正在逼近。
火爆的生产和销售如同这六月的酷热在青啤日照公司扩散,满负荷的生产,又为今年的旺季生产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截至目前,青啤日照公司已完成产量53941千升,较去年同期增长28.6%;销售市场旺气更足,已销售啤酒54374千升,较去年同期增长34.8%。上半年上缴税金
2470万元。从改制到现在,青啤日照公司已走过了7个年头,人们欣喜地发现,在每个时期他们总有一个“旺”字相伴:生产旺、销售旺、人气旺……他们用7年的辉煌历程彻底打消了人们在改制初期的疑虑——
青啤集团收购日照啤酒厂之初,有许多人想不通:1000万元拱手相让一个企业,是不是太便宜了?尤其是卖给一个外地的集团公司,日照到底能得到多少好处?重组在当时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阵痛之中也让许多人疑惑不解。
事到如今,人们不再担忧和疑虑,而是更多地关注青啤日照公司所做的贡献:
7年间,企业规模由当初的3万吨增加至10万吨,平均每年以55.6%的速度增长;企业总资产由1000万元增至1.3亿元。企业累计上缴税金过亿元,连续4年居全市市直工业企业上缴税金之首。
实行跨区域资产重组时,青啤集团按协议接收了日照啤酒厂在册的570名职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新增社会就业250余个岗位。
青啤日照公司逐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棵大树的庇护下,一些相关产业也大都木秀于林:啤酒瓶的生产和供应、商标印刷、包装制作、运输、广告宣传及水、电、煤等的消耗等等,以公司为纽带的产业链正在为我市的就业和税收作出贡献。
就青啤集团而言,重组收购同样也是利益既得者。通过收购,集团实现了低成本扩张中的重要一环,拥有了带动鲁东南和苏北地区市场的龙头,更重要的是,青啤日照公司已成为集团十余家外地企业的样板,成为集团扩张企业规模和利润的重要补充力量。
事实证明,接轨和收购对两地、两企业来说都是双赢之举。青啤日照公司的成功重组和经营也说明,企业间的重组联合必须要有“双赢思维”,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而是要肯于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选择和创造更宽广的空间。
记者注意到,在推动企业接轨的过程中,有一种观念是很可怕的。有人担心接轨之后,会被青岛的大企业、大集团吞噬掉,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企业品牌都会失去“自我”。青啤日照公司发展的足迹就是对这种观念最好的回击:接轨、融入不是“自我”的完全消失,而是一个再造和再生的过程,是铸造一个崭新的企业文化、品牌、管理模式、市场架构的过程,是全面升华的过程。
企业的新生总是伴着蓬勃的朝气。基于企业成长的需要,青啤日照公司今年开展了“二次创业”的活动,实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突出强化执行力;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他们的目标是:提升汇泉啤酒的影响力,使汇泉啤酒成长为青啤集团的第二品牌;利用2至3年的时间,进一步扩充市场网络,使汇泉啤酒的年销量达到15万吨以上;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汇泉啤酒的经营质量,把汇泉啤酒做大做强,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明常荣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