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最近几天,持续高温下发生的几起悲剧令人扼腕:7月4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在广州,因酷热天气诱发疾病至少造成39人发病死亡,其中以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居多;据新华社7月3日报道,在东莞市大岭山镇一工厂,2000多名工人被分成4个车间,在没有采用任何降温措施、连排风扇都没有的“铁皮
屋”底下进行作业,其中一人因车间气温太高晕倒,被送到医院半小时后死亡。 生命在酷暑面前怎变得如此脆弱?哪些悲剧可以避免?哪些难以避免?政府、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公众,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高温“烤”验吗?读罢这些新闻,心情格外沉重。 高温在煎烤城市的同时,更在考验着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的“危机公关”能力。首先要经受“烤”验的是城市应急机制。去年以来,国内一些城市实施了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制度,如果预计本地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将通过电视、广播、气象警报系统等向社会和公众发布高温预警信号。这是一个进步,是尊重公民知情权的表现。 但仅有预警肯定不行,为什么供水、供电等平时正常运转的系统,一经遭遇便屡屡停摆?食品卫生问题在高温下格外突出,主管部门应该担负起什么责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违反劳动法的现象在高温下发生,以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另外,接受“烤”验的不仅有城市的硬件,还包括很多“软件”。比如政府如何做好高温生活常识的宣传,怎么安抚城市居民的心理,怎么能够让他们在炎热的季节里感觉一丝清凉。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老人和生病的人,别说空调,有的甚至连电扇都没有,政府如何竭尽全力为之排忧解难? 不仅如此,接受高温“烤”验的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热浪袭来,虚火上升,躁动、烦躁随之而至,生活节奏变乱……暑热“烤”验着城市,“烤”验着政府,“烤”验着我们每个人。如何完善城市的硬件与软件,从群众需求出发,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应急系统,将高温对群众的影响降至最低。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