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惊现大面积有毒赤潮 国家海洋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三个确保"
专家称:目前赤潮发生海域的海产品中尚未检出赤潮毒素
6月15日,国家海洋局召
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6月11日~12日,中国海监飞机和船舶在渤海海域发现大面积有毒赤潮,至14日,赤潮仍在持续中。
6月11日,黄河口附近海域赤潮面积约185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棕囊藻。6月12日,赤潮面积减少至1200平方公里。该海域为野生贝类生长区,目前尚未出现贝类大量死亡现象,但水体表面漂有大量蚊蝇及小飞虫尸体。6月12日,天津塘沽附近海域至渤海中东部及北部海域赤潮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主要赤潮生物为米氏凯伦藻。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说,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出《关于加强渤海赤潮监控和防灾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山东、天津、河北海洋厅(局)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做到"三个确保",即:加强赤潮跟踪监视监测,增加监测频率,密切关注赤潮发生发展动态,确保实现对赤潮动态的有效监控;及时提请有关部门和水产养殖单位,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将赤潮对养殖业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对赤潮发生海域的海洋生物贝毒检测,确保受赤潮毒素影响的海产品不流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山东,天津,河北的地方海洋机构,受赤潮影响的沿海各地的赤潮应急响应体系也已经启动。这一由当地政府或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赤潮应急响应体系,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特别加强了对有毒赤潮的监测和应急防范,严防受赤潮毒素污染的海产品上市。针对6月份渤海海域发生的有毒藻类赤潮,国家海洋局组织山东省、天津市海洋厅(局)对赤潮发生海域的海产品进行了贝毒检测,目前全部生物样品中尚未检出赤潮毒素。
|